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寸得尺的意思、得寸得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寸得尺的解釋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謂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亦謂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清 薛福成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得寸得尺,相機籌辦,必可循序就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寸得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也引申為能得多少就得多少,強調根據實際情況逐步獲取利益。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原指戰國時期秦國采用“遠交近攻”策略時,無論得到一寸還是一尺土地均為實利,後演變為成語。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賓語。
    • 近義詞:得尺得寸(兩者常通用,意義一緻)。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明确褒貶傾向。
  4. 示例與應用
    如清代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鮮國相李裕元書》中提到:“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得寸得尺,相機籌辦。”,體現務實漸進的态度。

  5.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中亦作“得尺得寸”(如),二者含義相同,均強調務實獲取實際利益,可根據語境靈活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寸得尺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一個人得到一點利益後便貪心地要求更多。現在我來幫你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得寸得尺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從别人那裡得到一寸的利益,他通常會貪心地想要得到更多,得寸貪寸,得尺貪尺。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得(得手,得意),寸(一寸之功),尺(一尺之利)。 得寸得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荀子·勸學》:“得能者與之,得不肖者與之,得寸進尺。”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告誡人們,如果得到一點好處,就要貪心地要求更多。 在繁體字裡,得寸得尺的寫法是「得寸得尺」。 在古代,得寸得尺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字形會隨着時間而變化,所以很難确定确切的古代寫法。 例句:他剛剛幫了我一點忙,可是現在他又要我做很多事情,真是得寸得尺啊。 組詞:得意洋洋、得手、得過且過。 近義詞:恩将仇報、得寸希尺。 反義詞:知足常樂、懂得收斂。 希望以上解釋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