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爛柯的意思、爛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爛柯的解釋

(1).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晉 時 王質 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 質 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 質 ,如棗核, 質 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 質 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後以“爛柯”謂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宋 陸遊 《東軒花時将過感懷》詩:“還家常恐難全璧,閲世深疑已爛柯。”

(2).謂荒誕不可信。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況人一夕不寝必困,豈有兩晝夜而不覺,朝廷為之廢務?殆幾於爛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盡信《書》’之嘆。”

(3).借指下棋。 唐 窦常 《哭張倉曹南史》詩:“麗藻嘗專席,閒情6*欲爛柯。” 清 錢謙益 《<棋譜新局>序》:“安知夫爛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竊笑耶?”

(4).作聽琴的典故。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爛柯事有異說》:“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雲:爛柯多用為棋事,聽琴亦然。”

(5).指 爛柯山 。 清 魏源 《粵江舟行》詩之五:“隔江更 爛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爛柯山 即 端溪 硯坑也,與 七星厓 對峙水口。”參見“ 爛柯山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爛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爛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爛柯”最早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故事講述晉代樵夫王質在信安郡石室山砍柴時,偶遇仙人下棋。他觀棋片刻後,發現斧柄(柯)已腐爛,回到村中才知已過數百年,同時代人均已離世。這一傳說成為“爛柯”的核心典故。


二、基本含義

  1. 時間流逝與世事變遷
    故事中“斧柯爛盡”象征時間飛逝,因此“爛柯”常被用來比喻歲月流轉、物是人非。
    例句:宋·陸遊《東軒花時将過感懷》中“閱世深疑已爛柯”。

  2. 圍棋的别稱
    因故事涉及仙人下棋,“爛柯”也被用作圍棋的代稱,如《爛柯譜》等棋譜。


三、引申含義

  1. 荒誕不可信
    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質疑“兩晝夜不覺”的傳說,認為其荒誕,故“爛柯”亦引申為不可信之事。

  2. 聽琴的典故
    清代文獻提到“爛柯”與聽琴相關,如俞樾《茶香室叢鈔》中記載。

  3. 借指隱逸或超脫
    故事中王質誤入仙境,後人多以此表達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如詩詞中的“懶向時人說爛柯”。


四、常見用法


“爛柯”以奇幻傳說為源,核心含義為時間流逝與人事變遷,并在不同語境下衍生出與圍棋、隱逸、質疑真實等相關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爛柯的意思

爛柯(ㄌㄢˋ ㄎㄜ),是一個成語,意指人的才華或能力盡失,就像果實已經腐爛無用一樣。在修辭中,爛柯常常用來形容一個本來有很大潛力的人最終未能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并成為無用之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爛柯由“火”和“木”兩個部首構成,爛的拆分為火和灰,柯的拆分為木和水,火的筆畫數為4,灰的筆畫數為13,木的筆畫數為4,水的筆畫數為4,因此爛柯的總筆畫數為25。

爛柯的來源

爛柯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該成語描繪了一個本來有才華的士人因為一時的困境或劣勢環境而無法發展,并最終功敗垂成的形象。

爛柯的繁體寫法

爛柯的繁體字為爛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爛柯的寫法為「爛萢」。

例句

他本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但最終卻變成了爛柯而無法腐爛。

組詞

爛柯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還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意義,例如:爛柯生花、爛柯化蝶等。

近義詞

近義詞為敗筆、失意、興奮待發。

反義詞

反義詞為旺柯、大展宏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