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立在關隘上的哨所。《水浒傳》第一一五回:“山上蓋着關所,關邊有一株大樹,可高數十餘丈,望得諸處皆見。”
“關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語境,具體解釋如下:
“關所”指古代在關隘或城牆上設立的哨所或關卡,主要用于控制人員、物資的出入,并承擔邊防或治安職能。例如《水浒傳》第一一五回提到:“山上蓋着關所,關邊有一株大樹,可高數十餘丈,望得諸處皆見。”。
本義
指具體的軍事或行政設施,通常設立在險要之地(如山口、城牆、邊境),用于盤查往來行人和征收關稅。
引申義
在成語中可比喻困難重重的環境,象征需要克服的障礙或挑戰。例如:“人生如過關所,需步步為營。”
“關所”的核心含義與古代軍事防禦和行政管理密切相關,既可指實體關卡,也可引申為抽象困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關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關指邊境、要地,所則表示特定的地方或地點。因此,關所可以理解為邊境或要塞中的特定地點或地方。
關所拆分成關(關字的部首為門)和所(所字的部首為戶),共計12個筆畫。
關所這個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邊境或要塞的設立。在古代,關所代表着兩個含義,一是邊境關卡,如長城上的關隘;二是内地的行政機構或官署。在現代漢字中,關所多指邊境關卡。在繁體字中,關所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關字寫法有所變化。最早的寫法為貫,表示山道通行。後來演變成關,并加入門部的意象,表示山間峽道。 所字也有不同的寫法,最早的寫法為処,表示地方或居所。後來演變成所字形态,并加入戶部,表示固定的居所。
1. 邊境關所的關口密布,嚴防外敵入侵。
2. 這個古老的關所見證了曆史上的戰争和交通往來。
3. 據說這個關所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商貿口岸。
1. 關卡:指邊境或要塞中的關隘。
2. 關隘:指邊境或要塞的關口。
3. 門戶:指一個地方或組織的大門和出入口。
近義詞:關隘、門戶
反義詞:通路、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