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壺的意思、殘壺的詳細解釋
殘壺的解釋
猶殘酒。 宋 陸遊 《仲秋書事》詩之一:“秋風社散日平西,餘胙殘壺手自提。”
詞語分解
- 殘的解釋 殘 (殘) á 害,毀壞:殘害。摧殘。 不完全,餘下的:殘餘。殘陽。殘存。殘廢。殘佚。苟延殘喘。 兇惡:殘忍。殘酷。兇殘。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 壺的解釋 壺 (壺) ú 陶瓷或金屬制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像壺的形狀或出水狀态的東西:壺鈴(舉重輔助器械之一,形狀像水壺)。 姓。 筆畫數:; 部首:士;
網絡擴展解釋
“殘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用法區分:
-
字面含義(常見解釋)
指未飲盡的殘酒,常見于古詩詞。
- 來源:陸遊《仲秋書事》詩之一:“秋風社散日平西,餘胙殘壺手自提。”
- 解析:此處“殘壺”與“餘胙”(剩餘的祭肉)對應,指秋日祭祀後手提的殘酒,體現閑適或蕭瑟的意境。
-
引申比喻義(較少見)
作為成語時,比喻不完整或半途而廢的事物,類似“破鏡難圓”。
- 釋義:以破損的壺形容殘缺狀态,可指未完成的事業、有缺陷的能力等。
- 注意: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較少出現,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綜合建議:
- 文學賞析中優先采用“殘酒”本義,參考陸遊詩句;
- 若用于比喻義,需明确上下文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殘壺的意思
殘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的是破損不完整的茶壺或水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殘壺的部首是辵(辶)和土,其中辵(辶)是邊走旁邊的辵,表示動作與行動,土表示與土地、自然環境有關。
殘壺的總筆畫為9畫,其中辶部為3畫,土部為6畫。
來源
《殘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國風·鏡室》中,表達了對茶壺或水壺破損不全的描寫和感慨。
繁體
繁體字“殘壺”依然是用辶部和土部組成,隻是寫法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殘壺的辶部通常寫成“辶”,土部寫成“?”。
例句
1. 他打碎了那個殘壺,但他卻感到非常心疼。
2. 那隻殘壺裡仍然留有茶漬,透露出歲月的滄桑。
組詞
折壺、破壺、破損、破碎、斷壺、缺壺
近義詞
破碎的壺
反義詞
完整的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