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民衆富庶。 唐 崔铉 《進宣宗收複河湟》詩:“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明 沉鲸 《雙珠記·刑逼成招》:“牛刀試政,花邑觀風。百裡桑麻,應知俗阜;千年桃李,可見陰功。”
“俗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民衆富庶”,多用于描述社會安定、物産豐饒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有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俗阜”解釋為“言行庸俗”,這屬于對“俗”字含義的誤讀。在古漢語中,“俗”多指“民間、風俗”,而非“庸俗”。正确含義應以權威典籍和文獻用例為準。
該詞適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古代社會的繁榮景象。例如:“貞觀之治時期,天下俗阜民安。”
“俗阜”是一個偏書面化的褒義詞,強調民衆物質生活的豐裕,而非貶低文化層次。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俗阜(sú fù)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俗是左右結構的部首,阜是上下結構的部首。
俗阜的筆畫數為18畫。俗部4畫,阜部14畫。
俗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俗阜作為一個漢字,它的繁體寫法是「俗阜」。
以下是一個使用“俗阜”這個詞的例句:
他的行為舉止非常俗阜,缺乏獨特性。
與“俗阜”相關的組詞有:
- 俗心:指通俗、平民的心思。 - 俗化:指從古樸、原始的狀态轉變成俗氣的、庸俗的狀态。 - 阜麗:指山嶽雄偉壯麗的表象。
與“俗阜”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通俗:指言辭、内容簡明易懂,適合大衆理解和接受。 - 平凡:指普通、不出衆。 - 庸俗:指陳腐、缺乏品味。
與“俗阜”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古雅:指古樸、典雅。 - 高貴:指崇高、尊貴。 - 純真:指天真、純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