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放明白些。《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裡外地下掃一掃,娶親轎子将來了,誤了時辰公婆惱,你兩口兒讨分曉。”《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你可知道我的性子,自讨分曉,我再不説你了。”《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 相大妗子 道:‘好,好! 相旺 ,你自家讨分曉!你不是害你 狄大爺 ,你明是作弄你爺的官哩!’”
“讨分曉”是一個源自古代白話的詞語,主要含義為警告或提醒對方要“弄清楚、放明白些”,常用于強調後果或表達嚴肅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警告與提醒
該詞多用于警告對方認清形勢或後果,帶有威脅或告誡意味。例如《金瓶梅》中“限你二人五日,若找尋不著,讨分曉!”即強調若未達成目标會有嚴重後果。
要求明确态度
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中,“自讨分曉”指讓對方自行理清是非,表明說話者已失去耐心。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文學創作或引用古典語境時,仍可體現強烈的警示效果。例如:“此事若再拖延,你且讨分曉!”(仿古用法)
建議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了解例句及曆史用法。
《讨分曉》指的是讨論或探尋一個問題或事情的真相或原因。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讨」、「分」和「曉」三個部分。
「讨」是從「言」字旁,表示言辭、言論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6畫。
「分」是由「刀」字旁和「八」字旁組成,表示切割、分開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4畫。
「曉」由「日」字旁和「上」字旁組成,意思是天亮、清晨,它的筆畫數為12畫。
《讨分曉》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清楚,但它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變化。在繁體字中,「讨」字的右邊有一個「西」字旁,表示和西方地區的交流;「曉」字的右邊有一個「莭」字旁,表示坦白、交代。這些變化強調了讨論和探尋問題的真相和原因的重要性。
例句:我們需要讨分曉這個問題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組詞方面,與《讨分曉》相關的詞彙有: 1. 探讨:探索、讨論問題,尋求答案; 2. 分析:将問題或事情分解、細緻的剖析; 3. 詢問:尋求觀點或信息的過程; 4. 明白:理解、了解事情的意義或原理; 5. 混淆:使事情變得模糊、不清楚。
與《讨分曉》相反的詞是「模糊」,意思是事情不清楚、不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