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侯的意思、亭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侯的解釋

爵位名。 漢 代食祿于鄉、亭的列侯。《後漢書·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楚漢春秋》載 高祖 封 許負 為 鳴雌亭侯 , 漢 末 曹操 封 關羽 為 漢壽亭侯 ,皆其例。參閱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亭侯"是中國古代爵位制度中的一種封號,其内涵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定義 "亭侯"始見于東漢時期,屬列侯爵位中的第三等級。《漢語大詞典》釋為:"漢代食祿于亭的列侯",其命名源自封地單位"亭"(秦漢基層行政單位)。該爵位最初與"鄉侯""縣侯"共同構成漢代二十等爵中的上層序列。

二、制度特征 根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亭侯封授需滿足三個條件:

  1. 封地範圍:以"亭"為基本單位(約轄十裡範圍)
  2. 食邑制度:享有封地内二百戶至五百戶的賦稅
  3. 世襲特權:允許爵位世襲,但需經朝廷核準

三、曆史演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顯示,該爵位制度存在三個發展階段:

  1. 東漢初創: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确立爵分三等制
  2. 三國沿革:《三國志》載關羽受封"漢壽亭侯"為典型實例
  3. 晉代廢止:隨着九品中正制推行,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四、社會影響 受封亭侯者具有雙重社會屬性:

  1. 政治身份:标志進入貴族階層,可參與朝會禮儀
  2. 經濟特權:《後漢書·百官志》載其享有"衣食租稅"特權 典型案例包括曹參後人曹宏(受封平陽亭侯)、張飛(西鄉亭侯)等,這些記載見于《史記》《三國志》等正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亭侯”一詞在曆史上有兩種主要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爵位名稱(核心含義)

  1. 定義
    亭侯是漢代列侯爵位中的一種等級,屬于“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級别——列侯(徹侯)。其封地以“亭”為單位,食邑範圍通常為方圓十裡的區域,人口在數百至千餘之間。

  2. 等級體系
    東漢侯爵按封地規模分為三級:

    • 縣侯(最高,食邑一縣)
    • 鄉侯(次之,食邑一鄉)
    • 亭侯(最低,食邑一亭)
      例如:關羽因斬顔良被封為“漢壽亭侯”,曹操曾封許負為“鳴雌亭侯”。
  3. 曆史背景
    漢代實行“非軍功不封侯”制度,亭侯雖為侯爵末等,仍需立重大戰功方可獲封。其俸祿約兩千石,但不可世襲。


二、職官名稱(次要含義)

指秦漢時期亭長下屬的武職,負責地方治安或邊防瞭望。例如《後漢書》中記載的邊境“亭候”,用于監視敵情。此含義與爵位“亭侯”不同,需通過上下文區分。


小知識:劉備未給關羽封侯是因關羽早獲曹操表奏的“漢壽亭侯”(漢室官方認證),而蜀漢初建時劉備尚未稱帝,沿用舊爵更顯正統。

别人正在浏覽...

闇敝白空筆工炳炳麟麟超救秤鈎川芎出鬼入神打嗝得雄鵝掌飛碁扶佐丐棍诰勅羔子更姓改物公共休假日公玉豪情逸緻何似荷橐持籌紅骐驎将相之器僭立檢玉急不暇擇積昏精粗進祝棘盆九姑課括索賫志而殁良駿靈綱流行性感冒賣履分香馬軍麻脂廟號妙訣萍泊蠯蜃且彌儒秀散輩山字慎小謹微淑世司蠹索具踏踘貪小失大鐵生生童雞帷門仙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