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滴的意思、翠滴的詳細解釋
翠滴的解釋
指樹葉上的水珠。 明 夏錫祚 《自紫蜺澗至旋螺頂》詩:“陰陰冷翠滴,竹色緑人面。”
詞語分解
- 翠的解釋 翠 ì 綠色:翠綠。蒼翠。翠微(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翠鳥〕屬鳴禽類,形似杜鵑,嘴長,頭部深橄榄色,有青綠色斑紋,背青綠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魚。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寶翠鑽
- 滴的解釋 滴 ī 液體一點一點地向下落:滴眼藥。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隻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壺)。 一點一點向下落的液體:水滴。汗滴。 量詞,用于滴下的液體的數量:
專業解析
翠滴,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繪鮮綠欲滴的視覺美感,常出現在古典詩詞和現代文學作品中。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文學意象兩方面理解:
一、 字面拆解與基本釋義
-
翠:
- 本義指一種青綠色的鳥羽(翠鳥羽毛),引申指鮮豔的青綠色、碧綠色。在“翠滴”中,“翠”強調的是顔色,即那種鮮明、純淨、富有生機的綠色。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權威詞典釋義]。
- 常用來形容草木、山巒、玉石等呈現的悅目綠色。來源:王力 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 2005. [古漢語字義]。
-
滴:
- 本義指液體一點點地落下。在“翠滴”中,“滴”并非實指液體滴落,而是取其比喻義,用來形容綠色的濃烈、飽滿、潤澤,仿佛那綠色濃得能像水珠一樣滴下來。這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通感),将視覺感受轉化為觸覺或動态感受。來源:同上《現代漢語詞典》 [動詞/比喻義]。
二、 合成詞義與文學意象
将“翠”與“滴”組合,“翠滴”的整體含義是:
- 形容綠色極其鮮嫩、濃豔、潤澤,仿佛要滴出水來。 它描繪的是一種充滿生機、清新欲滴的綠色狀态。
- 常用于形容:
- 植物: 新生的嫩葉、茂盛的草木、雨後的綠葉等。例如:“雨後的芭蕉葉,翠滴可愛。” 來源: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4. [權威詞典釋義]。
- 山色: 遠望青翠欲滴的山巒。例如:“遠山如黛,翠滴空濛。”
- 玉石/器物: 形容碧玉等器物色澤晶瑩潤澤。例如:“案頭那塊翡翠,通體翠滴,溫潤無瑕。” 來源:同上《漢語大詞典》 [文學化描述]。
- 露珠/水滴映襯下的綠色: 有時也指附着在綠葉上的晶瑩露珠或水滴本身所呈現的綠色,或者水滴使得綠色更加鮮明欲滴的狀态。例如:“荷葉上的露珠,映着晨光,顆顆翠滴。” 來源:文學作品中常見意象,如湯顯祖《牡丹亭》:“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生生燕語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圓...閑凝眄,翠滴芭蕉葉上。” [經典文學用例]。
“翠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形容詞,核心在于用“滴”的動态感和濕潤感,來極緻地描繪綠色的鮮豔、濃烈、潤澤和勃勃生機。它超越了簡單的顔色描述,賦予靜态的綠色以動感和生命力,是漢語中描繪鮮綠美景的經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翠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ì dī,屬于偏正式合成詞,通常用于描繪山林、竹葉等自然景物上的水珠。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樹葉或竹葉上的水珠,尤其強調青翠葉片上晶瑩欲滴的狀态。
- 構詞解析:
- 翠:上下結構,本義為青綠色,常形容草木或玉石的顔色。
- 滴:左右結構,指液體落下或聚集的形态,引申為水珠。
2.文學用例
- 明代詩人夏錫祚在《自紫蜺澗至旋螺頂》中寫道:“陰陰冷翠滴,竹色綠人面。”
這句詩通過“翠滴”描繪竹林間水珠滑落的清冷意境,賦予自然景色以動态美感。
3.延伸解析
- 語境適用:多用于詩詞、散文中,形容雨後或晨露中的綠植景象,如“翠滴芭蕉”“苔痕翠滴”等。
- 近義詞參考:露珠、青露;反義詞可結合具體語境,如“枯焦”“幹涸”。
4.權威來源
- 漢典、滬江詞典等均收錄該詞,釋義一緻。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可能擴展為“翡翠水滴”等,但此用法缺乏文獻支持,建議以古籍用例為準。
若需更完整的詩詞出處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闆檻本兵府變氣編者按冰場並列不敢告勞常試嘲哂車戶逞妙谶録楚靈均大吃一驚搭設洞見冬事方良楓橋夜泊共價化合物岣嵝碑勾攝挂網國統寒意鶴媒紅兒澗底松犍牛笳箫決撻坎路良吉麗風麗句清辭懔憂路叟之憂眇薄拟議平熟憑霄評語谯镌柔奴三鹿郡公煽造升受螫噬筍籮田家翁頭搭妥人王莽萎瑣威震缊韨誣攀閑飰向上一路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