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統天曆的意思、統天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統天曆的解釋

曆法名。 宋甯宗 慶元 五年施行, 楊忠輔 創制。《宋史·律曆志十五》:“﹝ 慶元 ﹞五年,監察禦史 張巖 論 馮履 唱為詖辭,罷去。詔通曆算者具名來上,及 忠輔 曆成,宰臣 京鏜 上進,賜名《統天》,頒之。” 陳遵妫 《中國天文學史·兩宋天文學》:“《統天曆》實際上廢除了上元紀年,是我國曆法的一個進步的措施,《統天曆》以一年等于365.2425日,和現行公曆回歸年長度一樣,但比 格裡高利 早了三個多世紀,《統天曆》還提出了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的概念,這也要比 歐洲 早得多。不過《統天曆》的這些改革,直到 元 代的《授時曆》才得實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統天曆是中國古代曆法體系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由南宋天文學家楊忠輔于慶元五年(1199年)創制并頒行。該曆法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與現行公曆的回歸年數值完全一緻,但比歐洲格裡高利曆早提出三百八十餘年。其名稱"統天"二字源自《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體現了古人"以曆法統攝天道規律"的核心思想。

該曆法有三大突破性貢獻:其一,首創回歸年長度遞減公式,認識到地球繞日運行存在歲差;其二,廢除傳統"上元積年"計算法,采用實測數據修正曆法誤差;其三,精确測定黃赤交角為23度33分,與今測值僅差26秒。元朝郭守敬編制《授時曆》時,直接繼承了統天曆的先進算法和觀測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統天曆是南宋時期由天文學家楊忠輔創制的一部曆法,于宋甯宗慶元五年(1199年)正式頒行。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統天曆是古代中國曆法體系中的重要成果,主要用于天文計算和節氣劃分。其名稱中的“統天”體現了對天體運行規律的統合歸納。

2.曆史背景

3.科學貢獻

4.曆史評價

統天曆雖因宋代政權更疊未長期沿用,但其科學理念被後世繼承。例如,元朝郭守敬編制《授時曆》時吸收了統天曆的核心算法,使之成為中國古代曆法的巅峰之作。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部分細節可查閱《宋史·律曆志》或天文學史研究文獻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幫補塝田抱衾便換标奬閉壅捕鞠不足多倉遑茶課昌富窗隔春稅除授大兄弟貂不足頓轭惡氣二郎神貢徹共手瑰谲寒孟好高骅駬豁懷箋傳監視荊公靖節先生經緯萬端景像眷待狂徒兩造亂賊旅會痲瘋秘草遷染勤舊人吏三松倒騷場沈悍攝水水祥伺閑繐裳苔紙探戈陶罐鐵廠亭育荼荠尪瘵卧雪眠霜飨禘嘯聚山林謝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