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器營的意思、火器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器營的解釋

清 代禁衛軍之一。 康熙 三十年(公元1691年)置,為皇帝的守衛扈從,設有總統大臣管理。全營均操習槍炮,故名。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器營是清代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專門裝備和使用火器的特種部隊,在清朝軍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職能

火器營是清代京師禁旅八旗(即駐紮在京城的八旗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專職操演火器(如鳥槍、火炮),負責京城防衛、皇帝巡行扈從及重大典禮儀仗。其名稱直接體現了"以火器為主要裝備的軍營"這一核心特征(來源:《清史稿·兵志一》)。

二、曆史沿革與建制

  1. 成立背景:清入關初期(順治年間),為應對戰争需求及提升八旗戰鬥力,開始系統組建專業火器部隊。
  2. 正式建制: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聖祖玄烨正式設立火器營,将此前分散于各旗的火器兵員集中編練,成為獨立建制的常設軍事機構(來源:《欽定八旗通志·營建志》)。
  3. 鼎盛時期:乾隆年間(1736-1795)進一步擴充,分設内火器營(駐紮于圓明園旁樹村,亦稱"内營")與外火器營(駐紮于藍靛廠,亦稱"外營"),形成"内外相維"的布防格局(來源:《養吉齋叢錄》卷四)。

三、組織與編制特點

  1. 兵員構成:兵丁從滿洲、蒙古八旗中挑選精銳組成,按旗分編為左右兩翼(每翼四旗),設有總統大臣統轄。
  2. 裝備配置:主要裝備包括鳥槍(擡槍、火繩槍)、子母炮(輕型野戰炮)等當時先進火器,并配備相應輔助器械及馬匹(來源:《皇朝禮器圖式·武備》)。
  3. 訓練與職責:除日常操演火器射擊、陣法外,還承擔紫禁城、三山五園(如圓明園)的守衛,皇帝出巡的護衛,以及參與木蘭秋狝、閱兵等國家典禮(來源:《大清會典事例·兵部》)。

四、曆史作用與文化影響

火器營的設立标志着清朝對熱兵器作戰的重視,是八旗軍事制度專業化的重要體現。其駐地(如北京藍靛廠外火器營舊址)形成獨特聚落,遺留"火器營胡同"等地名,成為清代軍事史與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來源:《北京曆史地圖集·政區城市卷》)。該營于清末(約光緒年間)隨八旗制度衰落而逐漸裁撤。

網絡擴展解釋

“火器營”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含義和引申用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火器營是清代禁衛軍之一,成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專司火器訓練與作戰,并負責皇帝守衛、扈從等任務。其名稱源于全營士兵均操習槍炮類武器。

二、曆史背景與組織結構

  1. 設立目的:康熙時期為強化軍事技術而設,乾隆年間進一步發展為八旗官兵合操、演武的核心部隊。
  2. 内外分營:
    • 内火器營:駐守京城内,分槍、炮兩營;
    • 外火器營:駐紮郊區(如北京藍靛廠),專攻鳥槍訓練。
  3. 人員構成:總兵力約7800人,包括鳥槍護軍、炮甲及後備“養育兵”,由總統大臣統管。

三、職責與作用

四、延伸用法

在文學或口語中,“火器營”可比喻局勢緊張、競争激烈的場景,如《喻世明言》中用以形容戰争激烈局面。


注:如需完整曆史記載,可參考《清史稿·職官志四》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絶拌嘴贲寵吃不準匙子畜耳貙人出人命村飯逮問單口相聲定身法動因都有對半芳俎法準管幹官攢挂屏紅樓夢花燈戲堅牢堅瑩薦蓁焦面王祭祠接見窘悴攔稅力耕廪藏裡舍龍蹲虎踞龍爪篆賂獻扪撄憑河鉗勒氣吞牛鬥權書人王山觀折到譝譝視印收養雙桂聯芳梳妝打扮思考鎖骨觀音貪忌逃世填然委雲憲書小太太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