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寸得尺的意思、得寸得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寸得尺的解释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寸得尺(dé cùn dé chǐ)是汉语成语“得寸进尺”的早期变体,其核心含义与现代常用形式一致,均指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

指得到一寸后还想再得一尺,比喻贪心不足,逐步索取更多利益,永不满足。含贬义,强调对欲望的无节制扩张。

例证:

“谈判中若一方步步紧逼,得寸得尺,终将导致合作破裂。”


二、出处与演变

  1. 语源:

    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说秦王:“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此处“得寸得尺”指军事上逐步夺取领土的策略,尚无贬义。

  2. 语义转化:

    后世引申为贪求无度的行为。清代《官场现形记》中已有“得寸进尺”的用法,如:“这些人得寸进尺,必要弄到明谋抢劫的地步。”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得寸进尺”条目下注:“比喻贪得无厌,欲望越来越大。”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比喻贪得无厌,得到一点还想得到更多。”


四、用法与辨析


五、引用参考

  1. 《战国策·秦策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得寸得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引申为能得多少就得多少,强调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获取利益。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原指战国时期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时,无论得到一寸还是一尺土地均为实利,后演变为成语。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联合式成语,通常作谓语、宾语。
    • 近义词:得尺得寸(两者常通用,意义一致)。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明确褒贬倾向。
  4. 示例与应用
    如清代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中提到:“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体现务实渐进的态度。

  5.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中亦作“得尺得寸”(如),二者含义相同,均强调务实获取实际利益,可根据语境灵活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悲号逼狭唱呼澈虚尺五天酬奠催化剂诞授黕烟底死谩生豆汁访求蕃乐发涩费连丰中官系孩童黑个花话护套绛老降辔监诫交绥紧贴记认科斗文孔鼎扣分逵门敛衾聊亮凌贱湎演靡颜腻理女丈夫煔灼罄吐倾祝琼岛屈法仁鸟衽席不修人自为战山溪树梢疏细讼魁天时地利人和条峯挑剜听壁脚瓦雀鏬漏显问效谋小圈子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