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得尺的意思、得寸得尺的详细解释
得寸得尺的解释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
词语分解
- 得的解释 得 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刵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
- 尺的解释 尺 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
网络扩展解释
“得寸得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引申为能得多少就得多少,强调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获取利益。
-
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原指战国时期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时,无论得到一寸还是一尺土地均为实利,后演变为成语。
-
用法与结构
- 语法:联合式成语,通常作谓语、宾语。
- 近义词:得尺得寸(两者常通用,意义一致)。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明确褒贬倾向。
-
示例与应用
如清代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中提到:“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体现务实渐进的态度。
-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中亦作“得尺得寸”(如),二者含义相同,均强调务实获取实际利益,可根据语境灵活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得寸得尺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一个人得到一点利益后便贪心地要求更多。现在我来帮你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还有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得寸得尺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寸的利益,他通常会贪心地想要得到更多,得寸贪寸,得尺贪尺。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得(得手,得意),寸(一寸之功),尺(一尺之利)。
得寸得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荀子·劝学》:“得能者与之,得不肖者与之,得寸进尺。”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告诫人们,如果得到一点好处,就要贪心地要求更多。
在繁体字里,得寸得尺的写法是「得寸得尺」。
在古代,得寸得尺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字形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很难确定确切的古代写法。
例句:他刚刚帮了我一点忙,可是现在他又要我做很多事情,真是得寸得尺啊。
组词:得意洋洋、得手、得过且过。
近义词:恩将仇报、得寸希尺。
反义词:知足常乐、懂得收敛。
希望以上解释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