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币籍的意思、币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币籍的解釋

征收貨币。《管子·輕重丁》:“且君币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 郭沫若 等集校:“謂如專以征收貨币為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币籍"是由"币"與"籍"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角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1. "币"(幣)《漢語大詞典》解釋為:"古代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後泛指車馬玉帛等財物",現代漢語中特指流通貨币。《說文解字》載:"幣,帛也。從巾,敝聲",本義指祭祀用的絲帛禮器。

  2. "籍"《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包含三重含義:①書冊登記(如戶籍),②個人身份隸屬(如國籍),③古代征稅的簿冊記錄。《康熙字典》引《周禮·天官》注:"籍,謂征稅之冊也",強調其簿冊記載功能。

二、複合詞解析 根據構詞法推斷,"币籍"應指與貨币相關的簿冊登記系統。具體可能包含:

  1. 貨币發行記錄:包括鑄币數量、流通區域等官方檔案
  2. 財政收支登記:古代官府對貨币稅收的簿記系統
  3. 貨币流通檔案:記錄錢币形制、流通狀态的專門冊籍

三、使用範疇 該詞屬于古代經濟術語範疇,多見于財政史文獻。例如《宋史·食貨志》記載"凡錢币出入,皆注于籍",其中"籍"即指币籍類官方檔案。現代金融體系中,類似功能由中央銀行貨币發行統計報表所替代。

注:本文釋義參考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相關古籍引證詳見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卷一百八十·食貨志。

網絡擴展解釋

“币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征收貨币,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賦稅制度中的一種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根據《管子·輕重丁》記載:“且君币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這裡的“币籍”指國家通過征收貨币(而非實物)來管理經濟,強調貨币在賦稅中的作用。

  2. 結構拆分

    • 币:指貨币,如硬幣、紙币等。
    • 籍:本義為登記冊,引申為征收或隸屬關系。在“币籍”中,特指通過貨币形式征收賦稅。
  3. 曆史背景
    該詞出自春秋時期管仲的治國思想,主張通過調節貨币與谷物征收比例來平衡農商利益,防止商人壟斷經濟命脈。

應用與延伸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變惑岑崟萃止鬥門遏岨反面無情紛紛擾擾風鲠紛紅駭綠分陰婦道付諸洪喬改正寡命冠蓋貴忙國将不國邯鄲郭公含葩河馮環寫畫烏亭昏霾交擯屦賤踴貴曠瘝诳詐揆課魁礧癞漢指頭麗春溜開樓船将軍卵硯眊燥面佷銘述密深幕府書廚納徵忸忲弄毫墨炮架骈門秋鼙铨格如履如臨石卵實實在在時望所歸十雨五風屬路私密陶陶兀兀阘冗恫矜土碼子晼晚無颣枭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