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身;置身。《逸周書·官人》:“事變而能治,效窮而能達,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 三國 魏 锺會 《檄蜀文》:“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蹤,措身 陳平 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五出:“老師這般説,叫門生措身也無地了。”
“措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ò shēn,主要含義為安身、置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措身”的核心意義是安頓自身或主動選擇處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檄蜀文》等古籍原文。
《措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安排自己的事情”或者“處置自己的身體”。這個詞常常用于表達個人對自身行為的調整、安排或處理。
《措身》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扌),右邊是“躬”(身)。根據筆畫組合,可以拆分為總共11畫。
《措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躬措其身。”意為“自己安排了自己的事情或行動。”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但在現代漢語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措身》的繁體字為「措身」,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一緻。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需根據不同曆史時期進行考證。然而,根據現代漢字的構造和組合規則,可以推測其古代寫法大緻相同。
1. 我需要好好措身一下,規劃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
2. 他在事故中受傷後,下意識地措身避開了陷阱。
措施、措辭、措手不及、自措、措置
處置、安排、處理、安頓
任由、袖手旁觀、忽視、聽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