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和白絹。泛指信紙。 唐 李商隱 《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翰柔莫申,語苦難聽;聊憑牋素,用寫肺腸。”
“箋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解析:
箋素(jiān sù) 指紙和白絹,合稱後泛指信紙或書寫材料。其中:
唐代李商隱在《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中寫道:“翰柔莫申,語苦難聽;聊憑箋素,用寫肺腸。” 此句意為“言辭難以表達心意,隻能借助信紙書寫肺腑之言”,體現了“箋素”作為書信載體的用途。
在古代文學中,“箋素”不僅指實物紙張,還常被賦予情感寄托的象征意義。例如宋代朱淑真詩句“箋素拆封還又改”,通過反複修改書信的細節,暗含思念之情。
如今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創作中,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李商隱文集等權威資料。
《箋素》是一個詞語,多指人的言談或言行謙和有禮、謹慎恭敬、态度端正、言語得體,不冒犯他人的行為舉止。也可以形容文風纖細,字句簡練而清雅。
《箋素》的拆分部首為【竹】和【糸】。筆畫數為15畫。
《箋素》是由古代漢字組成的詞語,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人際交往的禮儀規範。這個詞在古代文人士子中非常重要,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尊敬和謙和的态度。
《稿素》是《箋素》的繁體字寫法,表示相同的意思,隻是字形形态上有所區别。
在古代,漢字書寫的風格有所不同,比如《箋素》的古代寫法為「箋素」,由于演變和整理的原因,現代漢字用法多采用規範和簡化寫法。
1. 他的言辭舉止總是箋素得體,不會傷害他人的感情。
2.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表達方式也十分箋素,給人以啟迪。
1. 箋素舉止
2. 箋素待人
3. 箋素風度
1. 謙和
2. 恭謹
3. 端莊
1. 粗魯
2. 傲慢
3. 言辭尖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