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伯的意思、都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伯的解釋

(1).行刑人,劊子手。《南史·恩倖傳·茹法亮》:“即勒兵入尚書斬 蕭令 ,兩都伯力耳。”《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都伯,行刑者也,今謂之劊子。”

(2).統領百人的軍官。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令》:“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和軍事制度分析。以下為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讀:

一、核心含義

  1. 行刑人/劊子手
    該釋義最早見于《南史·恩倖傳·茹法亮》,記載了南北朝時期“都伯”作為行刑者的職能,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解釋:“都伯,行刑者也,今謂之劊子”()。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司法體系中特定職務的稱謂。

  2. 軍事官職
    三國時期曹操的《步戰令》提到“都伯”作為統領百人的軍官,其職權可類比“百夫長”。在軍事層級中,都伯負責監督下級士兵(什長、伍長),并對違反軍令者執行軍法()。

二、補充說明

三、使用建議

研究相關曆史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例如南北朝至隋唐文本中多指行刑人,而三國至魏晉軍事文書則側重官職含義。若需引用成語性質解釋,建議優先核查權威古籍或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同胞、親兄弟”。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是左右結構的部首“⺊”和“㝢”是上下結構的部首。拆分部首和筆畫為⺊ - 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意義演變,也是古漢字的一種寫法。 “都伯”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與簡體一樣,都是“都伯”兩個字。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伯”這個詞的寫法相對穩定,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都伯”的例句: - 我們是都伯,對彼此無私奉獻。 - 兄弟之間的血濃于水,他們是最親密的都伯。 - 他和我是都伯,我們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與“都伯”相關的詞彙有很多,例如“兄弟、親人、血脈相連”等,它們都表示親密的關系。在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陌生人、敵人”等詞語來表示相對的關系。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理解和使用“都伯”這個詞。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盡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