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楫的意思、帆楫的詳細解釋
帆楫的解釋
亦作“ 帆檝 ”。船帆和槳。多泛指船隻。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之二:“帆檝衣裳盡釣徒,往來蹤跡遍 三吳 。” 清 阮元 《河間》詩:“塵世那有常閒身,水催帆楫車催輪。” 清 馬建忠 《鐵道論》:“大川之梁,則施轉樞以便往來之帆楫。”
詞語分解
- 帆的解釋 帆 ā 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帆船。帆樯。帆闆。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楫的解釋 楫 í 劃船用具:舟楫。楫師(船工)。中流擊楫。 古同“輯”,聚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帆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指船帆和船槳,兩者均為航行工具。其中“帆”指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借助風力推動船隻前進;“楫”即船槳,用于人力劃水。
-
泛指船隻
在古漢語中,“帆楫”常代指船隻整體。例如清代阮元《河間》詩中的“水催帆楫車催輪”,即以帆楫象征行船。
二、比喻義與使用場景
作為成語時,“帆楫”引申為雙方協作、共同努力的象征。例如:
- 團隊合作:強調集體協作的重要性,如“帆楫齊力,方能破浪前行”。
- 文學引用:唐代陸龜蒙的詩句“帆楫衣裳盡釣徒”,通過帆楫與釣徒的對比,表現隱逸生活的閑適。
三、相關說明
- 異體寫法:亦作“帆檝”(見《漢語大詞典》記載)。
- 古籍用例:清代馬建忠《鐵道論》用“帆楫”指代水路運輸工具,與陸路形成對比。
“帆楫”既有具體的航行工具含義,也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協作共進的精神内核。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清代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帆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船帆和船槳。下面我為您解析它的構造和含義:
- 拆分部首和筆畫:帆(巾部,3畫)+ 楫(木部,11畫)。
- 來源:帆楫的字形演變來自古代的航海交通工具。船帆用來捕捉風力推動船隻前行,而船槳則是通過人力劃動船隻。因此,帆楫在一起表示了船舶的運行工具,具有共同的意義。
- 繁體:帆楫的繁體字為「帆櫛」。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是帆楫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類似,所以沒有特别不同的古代寫法。
- 例句:他們在湖面上展開帆楫,沿着風的方向向前航行。
其他信息:
- 組詞:帆海、帆船、楫船、劃槳等。
- 近義詞:船帆、船槳、帆槳等。
- 反義詞:陸行、步行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追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