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始的意思、方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始的解釋

[just now] 方才;才

方始動筆

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副詞。猶才,方才。《北史·斛斯徵傳》:“自 魏孝武 遷西,雅樂廢缺, 徵 博采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姚思廉 ﹞彌歷九載,方始畢功,定為《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六卷,今并行世焉。” 茅盾 《創作生涯的開始》:“《動搖》用一個半月時間方始定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始是漢語中表示時間或條件關系的副詞,其核心含義為“方才開始”或“直到此時才發生”,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以下是具體釋義及用法分析:

  1. 基本詞義

    方始強調動作或狀态的開始時間點,指某一行為在特定條件下剛剛發生。例如:“衆人皆至,會議方始”(《漢語大詞典》)。此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書面語,具有文言色彩。

  2. 語法特征

    作為時間副詞,方始通常位于謂語動詞前作狀語,且多與條件從句搭配。例如:“待雨停歇,隊伍方始前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語義邏輯暗含因果關系,即前件是後件發生的必要條件。

  3. 語用差異

    與近義詞“方才”相比,方始更強調條件達成後的時間起點,如《古漢語虛詞詞典》指出:“方始多用于條件句,凸顯起始的依賴性”。例如:“經三日籌備,工程方始動工”。

  4. 曆時演變

    該詞源自中古漢語,唐宋時期已高頻出現于詩詞。陸遊《示兒》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的注解本(中華書局版)曾用“方始”釋讀時間關聯性,印證其曆史穩定性。

網絡擴展解釋

“方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g shǐ,表示“方才、才”的意思,通常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用法與例句

  1. 書面表達: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文本,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例1:斟酌再三,方始下筆。(指反複思考後才動筆)
    • 例2: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三國演義》
  2. 時間關聯:常與條件或結果連用,強調動作的滞後性。

    • 例:現在種的樹,要過幾年方始見效益。
  3. 古典文學:見于詩詞或古白話小說。

    • 例: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近義詞與辨析


使用場景建議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漢典、查字典)及文學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可參考相關網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族寶珠比葫蘆畫瓢波羅蜜不可估量不爽利插艾嘲喧岔氣遞日頞蹙餓餧凡形蜂準富國學敷展甘旨灌濡鼓蕩過摩海況表還生黑重紅桃恚嗔翬褕毀宗疆陲靜态衿襘勁厲金絲猿舊體诳時惑衆褲腰雷峰塔兩韻詩率就米泔水命谥黏巴念合猊爐扭轉幹坤千愁萬恨輕慮淺謀啬克紹世韶箾深玄詩艸石迳收留肅遏蘇州市吐文外寬内明為身文鞇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