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郵的意思、詩郵的詳細解釋
詩郵的解釋
寄詩酬和的信函。 元 戴表元 《題蕭子西詩卷後》:“每兵休事定,輒一會合,必有詩郵。” 清 查慎行 《送陳秋田宰荔浦》詩:“真羨 楊蘧 挈家去,王程如砥接詩郵。”
詞語分解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 郵的解釋 郵 (郵) ó 由國家專設的機構傳遞信件、款項、物件等:郵遞。郵包。通郵。 有關郵務的:郵政。郵購。郵船。 特指“郵票”:郵展。郵壇(集郵界)。集郵。 古代傳遞文書的驿站:郵吏。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詩郵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複合詞,特指以詩歌形式書寫、并借由郵遞方式傳遞交流的詩作或詩簡。其核心含義體現在“詩”的創作内容與“郵”的傳遞方式相結合,承載着文人墨客間的情誼、見聞與雅興。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構成
- 詩:指詩歌,一種凝練抒情、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
- 郵:指郵寄、郵遞,通過驿站或郵政系統傳遞書信物品。
- 組合義:“詩郵”即指通過郵驿系統寄贈、傳遞的詩歌作品。它不僅是詩歌本身,更強調了詩歌作為情感或信息載體,跨越空間進行交流的這一獨特過程與形式。其本質是以詩代簡,郵筒傳情。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詩郵”一詞及其行為,深深植根于中國古代文人的交遊傳統:
- 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緩慢的條件下,文人常将新創作的詩歌、旅途見聞或思念之情寫成詩篇,托付給驿站、信使或順路的友人傳遞,以此維系情誼、分享感悟。這種形式比普通書信更具文學性和情感濃度。
- “郵筒”的意象:古人常将詩稿裝入竹筒(郵筒)中傳遞,“詩郵”常與“寄詩筒”、“郵筒傳詩”等意象關聯,充滿古典韻味。收到遠方寄來的詩篇,對收信人而言是極大的精神享受和慰藉。
- 記錄行旅與見聞:旅途中創作的詩歌,常通過“詩郵”寄給友人,分享沿途風物、心境感受,具有紀行和報告的功能。
三、權威典籍與文獻佐證
該詞雖非現代常用詞彙,但在古典文獻和權威辭書中可見其蹤迹:
- 《漢語大詞典》釋義:明确将“詩郵”解釋為“指寄贈或傳遞的詩作”。這一定義簡潔準确地概括了其核心含義。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宋代文人筆記中的記載:如陸遊、楊萬裡等詩人的作品及筆記中,常有提及收到或寄出“詩郵”的情景。例如,陸遊詩中“故人遠寄詩郵”,即指收到遠方友人寄來的詩作。來源:《劍南詩稿》(陸遊著)。
- 文學史研究中的體現:學者在研究古代文人交往、詩歌傳播史時,常會關注“詩郵”這一現象,視其為理解古代文學交流生态的重要窗口。來源:《中國古代文學傳播史》(王兆鵬等著)。
四、現代理解與應用
在現代語境下,“詩郵”一詞雖不常用,但其承載的文化精神仍有價值:
- 它象征着以詩會友、跨越空間的精神交流。
- 體現了詩歌作為情感紐帶和溝通媒介的社會功能。
- 在探讨古典詩歌創作、傳播與接受史時,“詩郵”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概念。
“詩郵”是一個凝聚了中國古代文人交往智慧與文化傳統的詞彙,意指通過郵遞傳遞的詩作,是詩歌創作、情感交流與信息傳播的獨特結合體。其價值不僅在于詩歌本身的藝術性,更在于它所承載的跨越時空的人文情懷。
網絡擴展解釋
“詩郵”是一個古代文學術語,指詩人之間通過書信寄送詩作并互相酬信函,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詩郵”由“詩”(詩歌)和“郵”(郵寄)組成,字面意為“郵寄詩歌”。其核心含義是文人通過書信往來寄送詩作,并進行創作應和的行為,屬于古代文人社交的一種形式。
二、文獻例證
-
元代戴表元《題蕭子西詩卷後》
記載“每兵休事定,辄一會合,必有詩郵”,說明在戰事停歇後,文人常通過“詩郵”交流詩作。
-
清代查慎行《送陳秋田宰荔浦》
詩句“王程如砥接詩郵”,以“砥”(平坦)形容詩郵傳遞的頻繁與順暢。
三、延伸背景
“詩郵”反映了古代文人以詩會友的傳統,兼具文學創作與社交功能。類似的形式還有“詩簡”(裝詩作的竹筒)、“詩箋”(寫詩的專用紙張)等。
四、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中,類似“詩郵”的行為可類比文學刊物投稿、網絡詩歌論壇互動等,但“詩郵”一詞本身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邦守波若不時柴汝官哥常熟市觸鼻辭位丹誠誕蓐攧唇簸嘴疊嶺厎績鼎助放意飯齊焚池分腥乖剌瓜連過省寒衣哄導闳妙江腹驕癡階厲久别重逢輯佚決鬥刊版恪慎昆蟲斂制靈長馬郎房漫指美器冥司謎頭暖氣潘郎陪小心枇杷門巷匹手披衣啓齒怯子軟轝十二獸時空飾罵爽闿酸感天籙條式徒輿王喬危行無庸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