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謂天帝所授官爵。《西遊記》第六回:“真君道:‘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
“天籙”是一個道教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天帝授予的官爵或天命,也引申為天賦的才能或天神的指示。該詞由“天”(上天、天命)和“籙”(記錄、文書)組成,字面可理解為“上天記載的文書”,象征神聖的任命或旨意。
宗教背景
在道教典籍中,“天籙”與神仙體系相關,代表修行者被授予的神職資格。例如《西遊記》第六回提到,二郎神對梅山兄弟說“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表明未獲天帝正式冊封者無權進入天庭。
擴展意義
現代語境中,“天籙”可比喻與生俱來的卓越才能,或指代命運的安排。例如形容某人在某領域有“天籙之才”,即強調其天賦異禀。
相關成語
與“天籙”相關的成語較少,但同源詞如“天命”“天賦”等更常見,需注意“籙”與“箓”字形相近但含義不同(後者多指符箓)。
“天籙”是一個具有宗教色彩的詞彙,核心含義圍繞天命與神聖授權展開,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增強角色的神話屬性。
《天籙》是一個中文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一般來說,它指代一種由上天授予的預知或預言的能力。此外,天籙也可以表示一種神聖的使命或任務,被賦予特殊能力的人可以通過執行這個使命來改變人間的命運。
根據《康熙字典》,天籙的拆分部首是“夭”,總共由16個筆畫組成。
《天籙》一詞的來源并不完全清楚,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和傳說。在中國的曆史文獻中,有關于天籙的提及。在一些古代文獻中還可以看到天籙是一種由神明賦予的神聖之物。
《天籙》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中文相同,沒有區别。
根據研究,天籙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的金文和篆刻中,天籙的形狀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他被授予天籙,可以預知未來的命運。
2.這個勇士承擔着執行天籙的神聖使命。
天籙并不常見于常用詞組中,因此在組詞方面選擇并不多。
一個可能的詞組:天籙命運
天籙的近義詞:天命、天職。
天籙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的特殊含義使得此詞很難找到明确的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