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式的意思、條式的詳細解釋
條式的解釋
(1).條文法規。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銘》:“始命由文由課而仕者,歲得調,編類條式。”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劄子》:“候諸路逐年申到數目揭貼,仍令戶部指揮諸路提刑司依封樁錢物法條式施行。”《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諸官司承準傳宣、内降與奏請及面得旨,事無條式者,申中書、樞密院覆奏。”
(2).謂制定程式。《周書·蘇綽傳》:“然諸曹疑事,皆詢於 綽 而後定。所行公文, 綽 又為又條式。”
詞語分解
- 條的解釋 條 (條) á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挂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專業解析
"條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
指法律條文、規則或章程的格式與内容:
- 在此含義下,"條式"強調法律或規章的條文本身及其規定的形式、體例。它指代成文的、分條列項書寫的規則體系。例如古代法典、現代法律法規中分條叙述的格式都可稱為"條式"。其核心在于"條文"及其呈現的"樣式"或"形式"。
-
指一種特定格式的官方文書或文件:
- 在曆史或特定行政語境中,"條式"可指一種按固定格式書寫的官方文書、憑證或公文。這類文書通常有預先設定的條目和填寫要求,用于記錄、證明或傳遞特定信息。例如,古代的某些憑證、登記冊或官府下達的格式化文書可能被稱為"條式"。
"條式"的核心在于"條"(分條列項)和"式"(格式、樣式)。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當與法律、規章相關時,多指條文本身的格式與内容。
- 當與文書、憑證相關時,多指一種具有固定條目格式的官方文件。
注: 由于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詞典網頁(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網絡版)或可靠語言學資源的具體詞條頁面,無法提供具體的來源鍊接。以上釋義基于漢語詞彙的常規構成方式、曆史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對相關詞條(如"條文"、"格式"、"式")的解釋綜合歸納得出。在實際應用中,理解該詞需緊密結合其出現的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條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 條文法規
指具體的法律條文或規章制度,常用于描述具有規範性的文本依據。例如古代法典中的具體條款。
- 制定程式
指通過規定流程或格式來确立某種标準,多用于公文、文書等規範性文件的制定。
二、古籍中的具體應用
- 作為法規條文
- 唐代元稹在《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銘》中提到“編類條式”,指對法規進行分類整理。
- 宋代蘇轍的奏劄中也提到“依封樁錢物法條式施行”,強調按法規執行。
- 作為制定程式
- 《周書·蘇綽傳》記載,蘇綽為規範公文格式“又為條式”,即通過統一程式提高行政效率。
三、總結
“條式”在古代多用于法律和行政領域,兼具“條文内容”與“制定方法”的雙重含義。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制度時仍有參考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哀家梨抱真鞭鐧編結赤雁崇鼎充分酬決穿城大科蕩産傾家道門的着颠跋斷壞蛾眉月販商肥胡封存覆蔽根深蔕固光采寒乏豪取懷奸監地膠序接腔繼姑計吏景點酒觥酒顔抗表口香片稂莠不齊列真龍額侯盲動主義蠻僮南公憑文劈脫撲面淺暗缲藉齊姬秦雍曲陳曲解纔茲沙外神出鬼入石溜酥融停務銅片外用蟹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