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式的意思、條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式的解釋

(1).條文法規。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銘》:“始命由文由課而仕者,歲得調,編類條式。”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劄子》:“候諸路逐年申到數目揭貼,仍令戶部指揮諸路提刑司依封樁錢物法條式施行。”《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諸官司承準傳宣、内降與奏請及面得旨,事無條式者,申中書、樞密院覆奏。”

(2).謂制定程式。《周書·蘇綽傳》:“然諸曹疑事,皆詢於 綽 而後定。所行公文, 綽 又為又條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條文法規
    指具體的法律條文或規章制度,常用于描述具有規範性的文本依據。例如古代法典中的具體條款。
  2. 制定程式
    指通過規定流程或格式來确立某種标準,多用于公文、文書等規範性文件的制定。

二、古籍中的具體應用

  1. 作為法規條文
    • 唐代元稹在《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銘》中提到“編類條式”,指對法規進行分類整理。
    • 宋代蘇轍的奏劄中也提到“依封樁錢物法條式施行”,強調按法規執行。
  2. 作為制定程式
    • 《周書·蘇綽傳》記載,蘇綽為規範公文格式“又為條式”,即通過統一程式提高行政效率。

三、總結

“條式”在古代多用于法律和行政領域,兼具“條文内容”與“制定方法”的雙重含義。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制度時仍有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式》的意思

《條式》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按照條目、項目排列的方式。它通常用于指代書籍、文件、文件夾、會議議程等的組織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式》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一部分是“束”字的部首“木”,另一部分是“知”字的部首“矢”。根據漢字的書寫規則計算筆畫,可以得出拆分後的兩個部首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條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書籍中,用來描述文章的組織方式。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條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條式》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中,「條」字的右邊會多加一點,表示詞義的擴展。「式」字的寫法也稍有不同,豎起的部分通常會更加窄長,而橫的部分則會更加粗短。

例句

1. 這份報告按照條式編寫,讓讀者一目了然。

2. 請你按照條式整理這些文件。

組詞

條理、條目、式樣、書籍、文件夾、會議議程

近義詞

形式、格局、結構、布局

反義詞

混亂、雜亂、無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