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意的意思、放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意的解釋

(1).縱情;恣意。《文子·自然》:“至於神和,遊於心手之間,放意、寫神、論變,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傳之道也。” 晉 陶潛 《詠二疏》:“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 宋 曾鞏 《南源莊》詩:“吾能放意遊八極,此興久與前賢附。”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十一:“荷鋤久不厭,放意栖林表。”

(2).放心,不牽挂。《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爺開懷,娘放意,哥寬心,嫂莫慮。”《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你若到了家鄉,倘有便人,託他捎個書信到 薛婆 處,也教奴家放意。”《再生緣》第六二回:“堪放意,可寬心,眼見良緣有得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放”和“意”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縱情、恣意,隨心所欲地表達或施行心意。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釋義:


一、字義分解與詞義溯源

  1. “放”:

    本義為“釋放、解除束縛”,引申為“放縱、不拘束”。《說文解字》釋:“放,逐也”,後擴展為“縱情”之意(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2. “意”:

    指心思、願望、情感。《說文解字》注:“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3. 合成詞義:

    “放意”即“釋放心意”,強調不受拘束地表達或實現内心所想,常見于描述情感宣洩或行為恣肆的狀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放意:縱情;恣意。

    例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參考鍊接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放意”,但“放”字條下“放縱”“放開”等義項可佐證其構詞邏輯(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放意:隨心所欲;縱情。

    例證:《後漢書·仲長統傳》:“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03年)


三、語義辨析與近義詞


四、古典文獻例證

  1. 《文心雕龍·神思》:

    “是以陶鈞文思……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緻以繹辭。”

    劉勰以“放意”喻創作時思緒的奔放(來源:劉勰《文心雕龍》,中華書局校注本)。

  2. 蘇轼《與米元章書》:

    “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念。獨念吾元章邁往淩雲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

    “放意”于書畫,體現文人超脫世俗的心境(來源:《蘇轼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


“放意”在漢語中承載解縛心意、縱情抒懷的核心語義,既可用于褒揚灑脫境界(如寄情山水),亦能批判無度之行(如放意擅權)。其釋義需結合語境,而古典文獻的豐富用例為其權威性提供了堅實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放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縱情、恣意

指情感或行為不受拘束,自由舒展。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表達灑脫或超然的心境。例如:

2.放心,不牽挂

表示放下憂慮或牽挂,多用于口語化語境。例如:

補充說明

“放”字本義為解脫約束(如《說文解字》釋為“逐也”),與“意”結合後延伸出對心意或情感的釋放。這一詞在古代文學和口語中均有靈活運用,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跋步床白礬樓不勝裁判員唱禮撐天柱地抽球床裙寸賞錯音宕賬反寇費想幹城之将高分子功能材料貴驕椷持漢帝涵育黑心腸阖廬洄水魂幡脊令原糺戶酒糟臉款項窺道捆闼老鼠見貓糧饋兩鄰輪輝絡漠門賓墨曹都統内民枿坐泮渙敲門鞘室巧言令色切摩起根發由寝石秋火确限入身三賢攝葉詩人玉屑十翼淑亮讨趣通俠妄動輼辌五典顯過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