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 潘嶽 。 嶽 少時美容止,故稱。 南朝 陳徐陵 《洛陽道》詩之一:“ 潘郎 車欲滿,無奈擲花何。” 宋 史達祖 《夜行船》詞:“白髮 潘郎 寬 沉 帶,怕看山,憶他眉黛。” 明 葉憲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 河陽 城裡鬭豐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甯太一 《秋興四疊前韻》之二:“ 潘郎 老去情絲減,誰與重栽一縣花?”後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韋莊 《江城子》詞之一:“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彥 《玲珑四犯》詞:“穠李夭桃,是舊日 潘郎 ,親試春艷。”參見“ 潘安 ”。
“潘郎”是漢語文學中常見的典故性稱謂,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潘嶽(字安仁)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因容貌俊美、舉止優雅,被稱為“潘郎”。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記載:他年輕時挾彈弓行于洛陽道,婦女們紛紛手拉手圍住他,并投擲水果表達愛慕,以至“擲果盈車”。與之對比的丑男左思(左太沖)效仿此行為,卻遭婦人唾棄,凸顯潘嶽出衆的姿儀。
自南朝起,“潘郎”逐漸成為文學中理想情郎的象征。例如:
部分文獻(如)提到“潘郎”形容性格高傲,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主流仍以容貌與情郎意象為主。若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世說新語》《晉書》等古籍。
潘郎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指代美麗的男子。這個詞常用于形容年輕男子俊美而英勇。
潘郎由「水」和「阝」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水」表示與水有關,「阝」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土地或區域。
在筆畫上,「水」部一般用4畫,「阝」部一般用2畫,所以整個潘郎字共6畫。
潘郎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最早見于《詩經·衛風·青青子衿》一詩:"潘鳴鳴兮,濯其尾兮。" 這裡的潘即指美麗的男子。
在繁體中,潘郎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潘郎的古代寫法是「槃郎」,其中「槃」字在現代已較少使用,但意思與「潘」相同,表示美麗的男子。
1. 他長相英俊,真是個潘郎。
2. 江南的潘郎們騎着高頭大馬,風度翩翩。
3. 這位潘郎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勇猛無比。
潘郎-美麗的男子
潘玉-美麗的玉石
潘洪-英勇的男子
潘梅-美麗的梅花
潘郎可以與以下詞語互換使用:
美男子、俊美少年、玉樹臨風的男子
與潘郎相反的詞語可以是:丑男子、丑陋之人、憔悴的男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