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邮的意思、诗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邮的解释

寄诗酬和的信函。 元 戴表元 《题萧子西诗卷后》:“每兵休事定,輒一会合,必有诗邮。” 清 查慎行 《送陈秋田宰荔浦》诗:“真羡 杨蘧 挈家去,王程如砥接诗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邮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复合词,特指以诗歌形式书写、并借由邮递方式传递交流的诗作或诗简。其核心含义体现在“诗”的创作内容与“邮”的传递方式相结合,承载着文人墨客间的情谊、见闻与雅兴。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构成


二、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诗邮”一词及其行为,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交游传统:

  1. 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的条件下,文人常将新创作的诗歌、旅途见闻或思念之情写成诗篇,托付给驿站、信使或顺路的友人传递,以此维系情谊、分享感悟。这种形式比普通书信更具文学性和情感浓度。
  2. “邮筒”的意象:古人常将诗稿装入竹筒(邮筒)中传递,“诗邮”常与“寄诗筒”、“邮筒传诗”等意象关联,充满古典韵味。收到远方寄来的诗篇,对收信人而言是极大的精神享受和慰藉。
  3. 记录行旅与见闻:旅途中创作的诗歌,常通过“诗邮”寄给友人,分享沿途风物、心境感受,具有纪行和报告的功能。

三、权威典籍与文献佐证

该词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在古典文献和权威辞书中可见其踪迹:

  1. 《汉语大词典》释义:明确将“诗邮”解释为“指寄赠或传递的诗作”。这一定义简洁准确地概括了其核心含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宋代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如陆游、杨万里等诗人的作品及笔记中,常有提及收到或寄出“诗邮”的情景。例如,陆游诗中“故人远寄诗邮”,即指收到远方友人寄来的诗作。来源:《剑南诗稿》(陆游著)。
  3. 文学史研究中的体现:学者在研究古代文人交往、诗歌传播史时,常会关注“诗邮”这一现象,视其为理解古代文学交流生态的重要窗口。来源:《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史》(王兆鹏等著)。

四、现代理解与应用

在现代语境下,“诗邮”一词虽不常用,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仍有价值:

“诗邮”是一个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交往智慧与文化传统的词汇,意指通过邮递传递的诗作,是诗歌创作、情感交流与信息传播的独特结合体。其价值不仅在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更在于它所承载的跨越时空的人文情怀。

网络扩展解释

“诗邮”是一个古代文学术语,指诗人之间通过书信寄送诗作并互相酬信函,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诗邮”由“诗”(诗歌)和“邮”(邮寄)组成,字面意为“邮寄诗歌”。其核心含义是文人通过书信往来寄送诗作,并进行创作应和的行为,属于古代文人社交的一种形式。

二、文献例证

  1. 元代戴表元《题萧子西诗卷后》
    记载“每兵休事定,辄一会合,必有诗邮”,说明在战事停歇后,文人常通过“诗邮”交流诗作。

  2. 清代查慎行《送陈秋田宰荔浦》
    诗句“王程如砥接诗邮”,以“砥”(平坦)形容诗邮传递的频繁与顺畅。

三、延伸背景

“诗邮”反映了古代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兼具文学创作与社交功能。类似的形式还有“诗简”(装诗作的竹筒)、“诗笺”(写诗的专用纸张)等。

四、现代关联

现代语境中,类似“诗邮”的行为可类比文学刊物投稿、网络诗歌论坛互动等,但“诗邮”一词本身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生班婕奔北波吒草地称使丞辖酬继串铃电影剧本顶门户蹲坐二端伐交发政赗襚粉扑膏润横玉花蔕黄风雾罩就范九芒珠靠把生狂司马岭越论行毛罽渺如黄鹤牧刍暖蛋暖兜飘洋疲疴纰软迫陿翘车倾心吐胆人面鬼心萨满三注山崩海啸山志蛇含申呈失官誓剑书档瞬息万变死利随宜逃田天府头龙头匹頽瘁顽戏渥然县办向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