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守的意思、邦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守的解釋

地方長官。 唐 袁高 《茶山詩》:“顧省忝邦守,又慚復因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邦守是漢語複合詞,由“邦”和“守”兩部分構成。從構詞結構分析,“邦”指代國家或地方行政單位,如《說文解字》釋“邦”為“國也”,即諸侯封地;而“守”本義為“護衛、治理”,《玉篇》注“守,護也”。二者結合後,“邦守”主要指代國家或地方行政區域的守護者,亦可引申為地方官員的職責,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從曆史語義演變看,“邦守”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的“諸侯盟,以固邦守”,此處指代諸侯共同維護國家安定的責任。唐代文獻《通典·職官志》進一步記載“刺史為邦守之重”,表明該詞用于描述地方行政長官的職能。宋代以後,隨着“知府”“知州”等官職名稱的普及,“邦守”逐漸成為書面語中的典雅表述,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需注意的是,“邦守”在語義上與“太守”“刺史”等官職存在關聯,但更強調職責屬性而非具體官銜。例如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守邦國者,必明其職分”,說明該詞側重于官員對國家或轄區的治理義務。當代權威詞典《漢語大詞典》亦将其定義為“保衛國家;鎮守地方”。

網絡擴展解釋

“邦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側重,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作為普通詞語

  1. 基本含義
    指“地方長官”,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袁高《茶山詩》中的“顧省忝邦守”。其中“邦”指國家或地區,“守”指治理、掌管,合稱表示負責地方管理的官員。

  2. 構詞解析

    • 邦:本義為古代諸侯封國,後泛指國家、疆域。
    • 守:既有“防守、守衛”之意(如“守邊疆”),也有“遵循、掌管”的引申義(如“守法”“守職”)。

二、作為成語的特殊含義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強調責任與義務:


三、其他補充


“邦守”需結合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器闆對包羅萬有貶詞兵兇戰危璨璨慈幼丹符倒言頂格動本二協樊川放火鳳皇曬翅風烏負倚富子貢款官鑄軌蹈孤月哈號呵察還魂秀才歡說積猾巾褚汲引忘疲扣砌哭天喊地狼跱麟德殿林壑心掄擇泯除茗糜嬭房暖匣憑科潛遁幽抑乞盟青絲簡編青蜩穹岫确顱曲幾趣嚴曲終奏雅勝似司辰松花紙桃花潭桃竹簟填發土骨退位霞館枭鏡謝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