厎績的意思、厎績的詳細解釋
厎績的解釋
緻功,取得功績。《書·禹貢》:“ 覃懷 厎績,至于 衡漳 。”厎,一本作“ 底 ”。《後漢書·章帝紀》:“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績遠圖,復 禹 弘業,聖跡滂流,至于海表。” 王闿運 《诏建定興鹿壯節祠碑》:“明年涖本官,五載厎績。”
詞語分解
- 厎的解釋 厎 ǐ 古同“砥”,砥砺;砥柱。 平:厎平(平均)。 終:厎止(終止)。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 績的解釋 績 (績) ì 把麻搓撚成線或繩:紡績。績麻。績火(古代夜間紡織時照明的燈火)。 繼:“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 成果,功業:成績。功績。戰績。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厎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緻功,取得功績”,常用于描述通過努力達成顯著的成就或功業。
- 字詞拆分:
- 厎:古同“砥”,意為“砥砺”“磨煉”,也有“平定”“終結”的含義(如“厎平”指平定,“厎止”指終止)。
- 績:本義為“紡織”,引申為“功業、成果”(如“成績”“戰績”)。
2.文獻出處與用法
- 古典文獻:
- 《尚書·禹貢》:“覃懷厎績,至于衡漳。” 意為在覃懷地區取得功績,功業延伸至衡漳一帶。
- 《後漢書·章帝紀》:“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績遠圖。” 指追念先帝勤勉治國的功績和長遠謀劃。
- 異體字說明:古代文獻中“厎”與“底”常通用,如《尚書》版本差異中“厎”或寫作“底”。
3.現代應用與示例
- 造句示例:
“禹王鑿川,祭天地告神祖于蒙蔡之地,于是和夷厎績。”(出自的例句,描述大禹治水取得功績)。
4.注意事項
- 拼音标注:正确讀音為dǐ jì,部分網頁标注“ɡào jì”可能是錄入錯誤。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文研究。
“厎績”是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強調通過努力達成功業,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語境。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尚書》《後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厎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厎績》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表示指責或批評。它具有貶義色彩,用于形容行為或說話言辭嚴厲犀利,針對某人的不足或錯誤而加以斥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厎績》的拆分部首是廠和纟,其中廠表示廠房或者象形,纟表示約束物。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厎績》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形式,也稱為簡化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壝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厎績》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它的字形和現代簡化字相似,隻是部分筆畫可能略有變化。
例句:
1. 他以過激的言辭向對方厎績,導緻争論不斷。
2. 這篇文章對政府的施政進行了尖銳的厎績。
組詞:
常見的組詞有厎責、厎罵、厎斥等,它們都是形容指責或批評的詞語。
近義詞:
近義詞有責罵、訓斥、斥責等,它們都是用來表示批評或指責他人的意思。
反義詞:
反義詞沒有一詞直接對應,但可以使用褒義詞作為反義詞,例如贊揚、表揚等,它們具有正面評價的意味。
以上就是關于《厎績》這個詞的相關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