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敵虜的意思、敵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敵虜的解釋

亦作“ 敵鹵 ”。對敵人的蔑稱。 三國 魏 曹丕 《至廣陵于馬上作》詩:“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一本作“ 敵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敵虜(dí l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敵”和“虜”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戰争中俘獲的敵人或敵對勢力的俘虜。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與語源

  1. 敵(dí)
    • 本義指“仇敵”“對抗者”,引申為“敵對勢力”或“敵人”。
    • 《說文解字》:“敵,仇也。從攴,啻聲。”強調對抗關系。
  2. 虜(lǔ)
    • 本義為“俘獲”“戰俘”,古時亦指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 《康熙字典》引《說文》:“虜,獲也。從毌,從力,虍聲。”突出武力捕獲之意。

二、複合詞“敵虜”的完整釋義


三、權威詞典收錄與用例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标注“敵虜”為名詞,釋義為“戰争中捉到的敵人”。

  2. 《漢語大詞典》:

    引《後漢書·耿弇傳》:“斬首獲生,降敵虜衆。”佐證其古代軍事用例。

  3. 曆史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 《宋史·嶽飛傳》:“金人敵虜,皆北遁。”
    • 《明史·戚繼光傳》:“剿滅倭寇,俘敵虜千餘。”

四、語義辨析與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張玉書等. 《康熙字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4.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網絡擴展解釋

“敵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對敵人的蔑稱,帶有貶低或敵視的情感色彩。該詞為并列結構,“敵”指敵對者,“虜”本義為俘虜,組合後強調對敵方人員的蔑視。

二、字義分解

三、出處與示例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丕的《至廣陵于馬上作》詩:“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通過威懾使敵人屈服,停止戰争被稱為賢明之舉)。此處的“敵虜”既指敵方士兵,也暗含對其戰略能力的貶低。

四、使用說明

  1. 語境特征: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軍事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屬于書面化表達,帶有明顯的貶義和敵視意味;
  3. 近義詞:敵寇、仇雠(但“敵虜”更強調對方處于被壓制的狀态)。

注:需注意與“俘虜”區分——後者為中性詞,僅指被捕獲的敵方人員,不含貶義。

别人正在浏覽...

奧折鳌署半圓層崄常月稱呼吃不清踟伫川防齼齼純茂賜告糍團典則電政吊譽沽名惡貫禍盈紛呈副後格格不入給賜古籍果若嘩傳虎尾戬谷诘審禁臧窘苦誇嚴老油條蠟珀力倍功半靈龛林巒閩北話民族團結謀筮耐酸蹑運匿形喬裝打扮七精窮匮融貫省愆神弦石桂衰征淑範屬好束教管聞贖買檀心統購望衍僞辯問盟梧槚香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