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 唐 王昌齡 《山行入泾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别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 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
“林巒”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文學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泛指山林自然景觀
指代樹林與山巒交錯的整體環境,突出自然意趣。例如:
象征隱居之地
在詩詞中常與隱逸文化關聯。例如:
在傳統山水畫與文學創作中,“林巒”常被用來營造蒼郁、深遠的意境。例如:
“林巒”既可指自然山水中的樹木與山巒,亦承載着文人隱逸、藝術審美的文化意蘊,是中文裡兼具具象與意象的經典詞彙。
林巒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來形容山嶺連綿的景象。下面我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林字的拆分是木字旁和另一個木字,部首是木。巒字的拆分是山字旁和團字底,部首是山。整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山。
根據中國漢字的基本規律,林巒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林巒》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楚辭·離騷》。在這篇意境豐富的詩歌中,作者屈原以華麗的詞藻形容着連綿的山嶺,使用了“林巒”來描繪山脈的壯麗景色。
繁體字形為「林巒」。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寫法中,林巒的第一個字「林」的兩個木字并排,并且形狀更加方正;第二個字「巒」的山字旁和團字底也有所調整。
1. 山巅的林巒,如同亘古不變的屏障,守護着這片土地。
2. 清晨,太陽升起時,遠處的林巒被點亮,美不勝收。
林海、巒頭、山林、山巒
山峰、山嶺、山脈
平原、低谷、丘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