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淺紅色的花蕊。 宋 蘇轼 《黃葵》詩:“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 清 納蘭性德 《洞仙歌·詠黃葵》詞:“無端輕薄雨,滴損檀心。”
(2).指女子額上點的梅花妝。 後蜀 毛熙震 《女冠子》詞:“修蛾慢臉,不語檀心一點。” 明 武陵仙史 《石榴花·贈文娟美人》套曲:“芙蓉解語玉生香,畫雙蛾曲曲春楊,檀心半粧。”
(3).指丹心,赤心。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對簿》:“俺 秋瑾 啊,檀心一點向人開,儘自知光明磊落公知否?”
“檀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淺紅色花蕊
指花朵中心淺紅色的花蕊,常見于古典詩詞中。例如宋代蘇轼《黃葵》詩:“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清代納蘭性德《洞仙歌·詠黃葵》也以“滴損檀心”形容花蕊被雨水打濕的情景。
女子額間的梅花妝
古代女子在額頭點染梅花狀裝飾,稱為“檀心”。後蜀毛熙震《女冠子》詞中“不語檀心一點”即描繪此妝容,明代文獻中亦有類似用法。
丹心、赤誠之心
象征忠誠與赤誠,如清代嬴宗季女《六月霜·對簿》中“檀心一點向人開”,以“檀心”表露光明磊落的心迹。
“檀心”的核心含義集中于自然意象(花蕊)、人文裝飾(梅花妝)及精神象征(赤誠),需根據具體文本判斷其指向。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漢語大詞典》。
檀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形容一個人非常忠誠、真誠、堅守原則的心态和品質。檀心意味着一個人對待事物、對待他人的态度非常堅定、真誠,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内心深處的善良、慈悲和真誠的品質。
檀心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有關;筆畫為16畫。
檀心一詞最早出現在《佛光普照經·并賢品第二十八》中,其意為敬獻供養佛陀的心。後來,這個詞逐漸演化為形容一個人持久、堅定地追隨佛教禅宗,同時也指代忠誠、真誠的心态。
檀心的繁體字為「檀心」。
在古代,「檀心」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拆分成「檀」與「心」兩個字。古代人們通過這個詞來表達對慈善事業的執着和真誠。
1. 他的檀心使他成為整個社區的榜樣。
2. 她常常以檀心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3. 隻有擁有檀心,才能實現仁愛與博愛的境界。
檀心裡、檀心悅神、慈檀心、誠檀心
忠誠、真誠、堅貞、仁愛
虛僞、冷漠、背叛、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