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月的意思、常月的詳細解釋
常月的解釋
(1).指閏月以外的其他月份。《公羊傳·文公六年》:“曷為不告朔?天無是月也,閏月矣。何以謂之天無是月?非常月也。”
(2).固定的月份。《魏書·禮志一》:“歲一祭,具太牢,帝親之,亦無常月。”《宋史·禮志四》:“季秋享帝,以先王配,則有常月而未有常日。”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常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指閏月以外的其他月份
在農曆中,閏月是為了調整曆年與回歸年差異而增加的月份,而“常月”則指除閏月之外的常規月份。例如《公羊傳·文公六年》提到“天無是月也,閏月矣”,即通過對比強調閏月的特殊性。
-
固定的月份
表示特定活動或儀式在每年固定的某個月份進行。如《魏書·禮志一》記載“歲一祭……無常月”,說明祭祀活動沒有固定月份;而《宋史·禮志四》則提到“季秋享帝……有常月而未有常日”,強調月份的固定性。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古代典籍: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公羊傳》《魏書》《宋史》等,多用于曆法或禮儀制度描述。
- 現代用法:可指代常規月份或固定周期,例如“宮内節育環的副作用可能導緻經量比正常月經少”。
三、其他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常月”作為成語,比喻“常見的景象或常發生的事”,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公羊傳》《魏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月 (cháng yuè) 這個詞是形容“月亮常常出現”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月",其中"禾"表示莊稼或農田,"月"表示月亮。所以,常月表示月亮經常出現。
這個詞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常月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略有不同。早期的常月字包含了"月"的上面一橫,就像一個折疊的月亮。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字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變成了現在的形式。
常月的繁體字寫作 "常皕". 這種寫法并不常見,通常在一些古文獻中可以看到。
以下是一些關于常月的例句:
1. 每當日落西山,常月便會悄悄升起。
2. 狗吠聲充斥着靜谧的夜晚,映襯着常月的光輝。
3. 踏上寬廣的原野,感受常月的溫柔陪伴。
常月的近義詞是頻繁出現,反義詞是罕見。這些詞可以用來描繪月亮出現的頻率是常見的還是少見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