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告的意思、賜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告的解釋

(1). 漢 律,官二千石者病滿三月當免。“賜告”謂皇帝優賜其假,準其帶印绶僚屬歸家治病。《史記·汲鄭列傳》:“ 黯 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終不愈。”《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 裴駰 集解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 漢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賜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者也。賜告者,病滿三月當免,天子優賜,復其告,使得帶印紱,将官屬,歸家治疾也。”

(2).給假;準予告假。 唐 權德輿 《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詩:“振衣去朝市,賜告歸林泉。”《宋史·真宗紀二》:“詔從官先塋在 洛 者賜告祭拜。”

(3). 宋 代皇子納妻的一種儀式。見《宋史·禮志十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賜告”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特定社會關系中的正式告知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賜”指上對下的恩賜、給予,“告”意為通知、禀報,組合後多用于表示尊長或上級對下級的正式通知或特别許可。

從詞源演變看,《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特指帝王對官員的批假制度。例如官員因病需離職休養時,需經皇帝“賜告”批準,區别于因罪免職的“予告”,體現封建禮法中的等級特權。

在具體應用中,“賜告”包含三層内涵:

  1. 法定程式性:必須通過正式文書呈報,如《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的“賜告文書”制度
  2. 身份限定性:僅適用于官僚階層,《漢書·卷十二》有“丞相病,賜告歸治療”的記載
  3. 恩惠屬性:包含皇權對臣屬的體恤之意,如《後漢書》注引“賜告者,病滿三月當免,天子優賜其告”

該詞現代多作為曆史詞彙使用,常見于古代職官制度研究領域。清代學者王先謙在《漢書補注》中對此有專條考釋,可作為詞義流變的權威參照。

網絡擴展解釋

“賜告”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時期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一、漢代官員病假制度

指漢代針對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官員的特殊休假制度。根據漢律,官員病假滿三個月應被免職,但皇帝可特許其帶印绶、官屬歸家養病,稱為“賜告”。例如:

二、泛指準假或給假

唐代以後,“賜告”詞義擴展為一般意義上的準假。例如:

三、宋代皇子婚儀

《宋史·禮志十八》提到“賜告”是宋代皇子納妻的特定儀式,但具體流程記載較少。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賜告”偶作敬辭使用,表示請求對方告知信息(如“乞請賜告”),但此用法較罕見。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代制度、唐宋用例及禮儀背景,主要參考《史記》《宋史》等文獻記載。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可查閱《漢書》《唐會要》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榴冰屋才伎蠶綿昌霍稱談蚩騃遲蹇垂晩丹青不渝調立鬥絶一隅噩噩渾渾風樂幹涸躬自菲薄寡兄棍棒果真鹖旦嘿會侯畿黃金時代忽忽不樂昏孽檢察矯輮鏡片急飕飕九叩繼踵而至抉目東門刻賊浪子回頭龍溪毛地黃沒頭沒腦霓襟牌纛旁剔氣脈請狀七辇邛崃坂邱壟日轉千階柔媚絲蘿送親隨班談揚廷理挺穟唾盂五等無空不入響當當先河哓哮小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