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梧榎 ”。 1.榎,同“ 檟 ”。梧桐與山楸。兩者皆良木,故以并稱,比喻良材。《孟子·告子上》:“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 孫奭 疏:“梧,桐也;檟,山楸也;樲棘,小酸棗也。梧檟可以為琴瑟材,是良木;小酸棗,無用之才也,是賤木也。”《淮南子·修務訓》:“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知天說》:“梧檟培矣,而荊棘亦滋也;參蓍産矣,而烏附亦植也。”
(2).喻人才。 宋 曾鞏 《送程公辟使江西》詩:“雲裘數曲秀蘭蕙,鳳蓋相摩擢梧榎。”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及其南柯夢後,衰草荒榛,寒煙暮雨,同一邱耳,孰分與梧檟之樲棘乎!”
“梧槚”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梧槚”由“梧”(梧桐)和“槚”(山楸)兩種樹木組成,二者均為優質木材,常并稱比喻良材或人才。部分文獻提到“槚”在古時也指茶樹,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現代詞典多将其解釋為梧桐與山楸的合稱,引申為優秀人才或事物的象征。
梧槚(wú ji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木(mù),表示與木材相關;花(huā),表示與花朵相關。它的總共有13畫。
梧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字典中解釋為“楸樹”,楸樹是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梧槚也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高貴的品質。
梧槚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梧櫚。繁體字與簡化字在結構和筆畫上有所不同,但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梧槚在古代的寫法為梧楚,其中的楚字在古代寫作槚。這種寫法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改變為現代的寫法梧槚。
一些關于梧槚的例句:
1. 這幅畫上的山水梧槚,栩栩如生。
2. 這個花園裡有許多梧槚樹,每年春天都會開滿鮮花。
梧槚的一些組詞:
1. 梧槚樹:指梧槚的樹木。
2. 梧槚枝:指梧槚的樹枝。
3. 梧槚花:指梧槚的花朵。
梧槚的一些近義詞:
1. 梧桐:指槐樹。
2. 楸樹:指梧桐。
梧槚的反義詞:
梧槚作為一個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并沒有與其他詞語形成明顯的對立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