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則的意思、典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則的解釋

[rule] 典章法則

詳細解釋

(1).典章法則;準則。《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孔 傳:“典,謂經籍;則,法。”《南齊書·東昏侯紀贊》:“乃隳典則,乃棄彜倫,玩習兵火,終用焚身。” 唐 杜甫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窦侍禦》詩:“政用疏通合典則,戚聯豪貴躭文儒。” 清 納蘭性德 《自鳴鐘賦》:“洵足媲銅儀玉簫,垂為典則而難改。”

(2).特指詩文等的法則、章法。《隋書·經籍志一》:“ 儉 又别撰《七志》……文義淺近,未為典則。”《隸續·米巫祭酒張普題字》 宋 洪適 釋:“此碑字畫放縱欹斜,略無典則,乃羣小所書。” 陳衍 《元詩紀事·趙孟頫》:“《清容居士集》: 松雪翁 詩法高踵 魏 晉 ,為律詩則專守 唐 法,故雖造次訓答,必守典則。” 魯迅 《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便是文章,也未必獨有萬古不磨的典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則"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1. 基本釋義與詞源演變 《漢語大詞典》将"典"訓為規範準則,"則"解作法式标準,二字組合構成并列式合成詞。該詞最早見于《尚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贻厥子孫",指代可供遵循的典章制度,後引申出典範準則的抽象含義。

  2. 古代文獻用例 在古籍中呈現雙重指向性:

  1. 現代語義拓展 當代使用中發展出三層内涵:  ① 規章制度(如公司章程)  ② 行為準則(如禮儀規範)  ③ 藝術範式(如書法章法) 語言學家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強調其"因時損益"的動态特征

  2. 近義概念辨析 相較于"規矩"的生活化特質,"典則"更強調系統性與權威性;與"法度"相比,前者側重指導性,後者偏重約束力。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其"示人軌範"的教化功能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華書局點校本《十三經注疏》、王力《古代漢語》(第三冊)等權威文獻,具體數字标注對應學術數據庫中的文獻序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典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iǎn zé,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典章法則;準則
    指規範性的制度、法規或行為标準。例如:

    • 《尚書·五子之歌》提到“有典有則,贻厥子孫”,孔傳解釋“典”為經籍,“則”為法度。
    • 清代納蘭性德在《自鳴鐘賦》中稱其“垂為典則而難改”,強調典範的持久性。
  2. 特指詩文等的法則、章法
    用于文學創作領域,指文章或詩歌的結構規範。例如:

    • 魯迅在《華蓋集續編》中質疑“萬古不磨的典則”,暗示文學法則的流動性。
    • 元代趙孟頫的律詩被評價為“必守典則”,體現對唐代詩法的遵循。

二、應用示例

“典則”既涵蓋制度層面的規範,也涉及文學與學術的章法,需結合語境理解。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南齊書》《隋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頒榜比類合義畢門缽龍長三遲暮之年喘息怵心詞案辭别淙齧村砧大王風大陸島得而複失钿秋電梯踶齧馬短罷訛賴妨功害能鳳眼蓮分憂槁腐公夫官亭毂輠含齒戴發畫繪樫鳥嚼民挢揉芨芨草及時行樂就路廄閑孔子學說孔教徕徊蠟煙麗古靈怪零落流注木筆七步成詩傾聳侵蛑酋望囚制柔悫聖善失精落彩貪婪無餍跳蹙象形文字先天之精小賦銷注霞暎悉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