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力倍功半的意思、力倍功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力倍功半的解釋

猶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大,收效小。 明 劉基 《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墳籍之始,肇自 羲 黃 ,盛於 周 漢 ,衍於 梁 晉 ,極於 隋 唐 ……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力倍功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形容耗費的力氣加倍,但成效卻隻有預期的一半,即費力大而收效小,含貶義。與“事半功倍”構成反義關系,與“事倍功半”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力量投入與成效不成正比”的對比。

二、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最早出自明代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2.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用于描述方法不當或時機錯誤導緻的低效狀态。例如:“若未提前規劃,執行時難免力倍功半。”

三、常見誤用提示
需注意與“事半功倍”區分:前者強調低效(費力多、成果少),後者強調高效(費力少、成果多)。此外,部分資料誤将出處歸于唐代白居易,但權威文獻均以劉基作品為準。

四、延伸學習
可結合近義詞“勞而無功”“得不償失”對比理解,反義詞則包括“事半功倍”“一舉兩得”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力倍功半》的意思

《力倍功半》是一句諺語,意思是指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能夠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務。這句諺語強調了在工作中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力倍功半》中的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可以看出,《力倍功半》中的四個字分别由不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來源與繁體

《力倍功半》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該詞在中國古代的文獻、文言文中廣泛出現。在繁體字中,詞義和拼寫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時候的漢字可能有不同的書寫形式,有的部首或者筆畫的位置或形狀也有所變化。然而,《力倍功半》這個成語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的形式與現代漢字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以下是使用《力倍功半》這個成語的兩個例句:

  1. 他善于總結經驗,通過改進工作方法,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真可謂是力倍功半。
  2. 這個項目的完成得益于團隊的協作和創新,他們采用了適合的方法和策略,實現了力倍功半的效果。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力倍功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