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deficient] 缺乏;缺少
子子孫孫無窮匮也。——《列子·湯問》
(1).匮乏;貧窮。《莊子·漁父》:“禮樂不節,財用窮匱。”《三國志·吳志·陸凱傳》:“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内則府庫空虛,外則百姓窮匱。”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出口貨惟十之二,入口歲赢二千萬,曷怪民財日窮匱。”
(2).指貧困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不分孤寡,不恤窮匱。”
(3).窮盡。《列子·湯問》:“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財物或資源極度匮乏、枯竭的狀态,既可形容物質短缺,也可引申指精神或自然資源的枯竭。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參考:
財物匮乏
指經濟上的極度貧困,缺乏生活所需物資。
例:《列子·湯問》:"子子孫孫無窮匮也。"(此處"窮匮"與"無窮"相對,強調資源不會枯竭)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注:需訂閱訪問完整内容)
資源枯竭
引申指自然資源、精力或才能的耗盡。
例:"地下水長期超采,導緻當地水源窮匮。"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68頁。
愚公移山故事中"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一句,以"無窮匮"強調持之以恒的力量,反襯"窮匮"的消極含義。
來源:中華書局《列子集釋》,1979年。
現代漢語中,"窮匮"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如: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大詞典》,2020年修訂版。
詞彙 | 側重方向 | 程度差異 |
---|---|---|
窮匮 | 資源徹底枯竭 | 程度最深 |
匮乏 | 一般性短缺 | 較輕 |
貧乏 | 精神/知識不足 | 不強調物質維度 |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并溯源經典文獻用例。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非商業學術平台)查閱原始文本。
“窮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缺乏、貧困
指物質或資源的極度匮乏,如生活必需品短缺。例如《莊子·漁父》提到“財用窮匮”,強調經濟資源的不足;《三國志》中“黎元窮匮”則描述百姓因政策失誤陷入貧困。
指代貧困的人
在部分語境中,該詞可作名詞使用,如《左傳》中“不恤窮匮”,意為不體恤貧困者。
“窮匮”兼具形容詞(貧困)與名詞(貧困者)屬性,并延伸出“無限延續”的哲學含義。其核心始終圍繞“匮乏”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側重點。
傲弄北太平洋暖流冰甃潮膩塵渎春宵一刻蠀螬篡叛大國鬥嘴費手腳跟絓漢蔥荷鼻合離草厚密華嚴世界忽芒火地交戟佳偶腳子機變械飾鏡華偈頌九地咎譽巨盜聚攏鈞輔駿駿流客六摯鸾經魯酒沒匿糜弊默契普天前赴後繼氣憤填膺輕揚绮室秋捷散悶沈憂逝沒霜心順風轉舵宿恨肅然起敬胎孕體究拖鞋屠刎王廷微繳仙露崄塞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