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統購的意思、統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統購的解釋

[state monopoly for purchase;bulk buying] 統一收購

詳細解釋

國家對某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一收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統購指國家或政府機構對某些重要商品實行統一收購的政策措施,通常出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具體含義如下:

  1. 統一收購主體

    國家指定專門機構(如國營商業部門)作為唯一合法收購方,禁止其他渠道或個人私自收購特定商品。例如1953年起中國對糧食、棉花等實行統購,生産者必須按計劃将産品交售給國家。

  2. 計劃性調控

    統購以國家計劃為核心,通過行政手段規定收購品種、數量和價格,旨在保障基本物資供應、穩定市場秩序。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國家對某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一收購”。

  3. 與統銷政策配套

    統購常與“統銷”結合,形成“統購統銷”體系。國家統一收購後,再通過定量分配方式統一銷售給消費者或企業,典型如20世紀50-80年代的糧油票證制度。

  4. 曆史背景與演變

    該政策多見于物資短缺時期,中國于1953年正式實施,1985年後逐步取消。經濟學界認為其本質是“通過行政手段取代市場配置資源”,在特定階段發揮了穩定作用,但長期抑制生産積極性。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統購”一詞在不同領域和時期有具體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統購即“統一采購”,指通過集中購買的方式實現資源整合,常見于政府或大型機構對重要物資的管理。其核心目的是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例如國家對糧食、戰略物資的統一收購()。

二、主要應用場景

  1. 國家政策層面
    針對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物資(如糧食、能源),國家按定價統一收購,确保供應穩定和資源合理分配。例如,中國1953年實施的“統購統銷”政策,将糧食收購權收歸國有()。

  2. 企業采購管理
    企業通過與特定供應商籤訂長期協議,簡化采購流程(如無需重複議價),適用于常規性、低價值且規格固定的物資(如辦公用品)()。

三、優缺點分析

四、曆史案例

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統購統銷”政策(1953-1978年)是典型例子。國家統一收購農民糧食,再按标準配售給城鎮居民,雖保障了基礎供應,但也導緻部分農民長期貧困()。

五、補充說明

統購的反義詞為“統銷”,二者常結合使用()。現代商業中,統購模式仍適用于政府采購、企業集團化運營等領域,但需平衡集中管理與市場靈活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政策或企業案例,可查看來源網頁(如、5、6)。

别人正在浏覽...

抱娃娃寶臧壁帶倉帑騁誇癡妬籌度憺憺得月點球颠窨第三種人敦确多日獨生女貳守泛浮風美風旗佛理過論漢語拼音方案曷鼻惠賜烜奕貨差簡懶賤易腳踏實地姣妍既不索迹盜揭寶濟濟排排迥乎不同沮塞空崖寬令老樣子落枕冷金紙連闼通房鹿挺買閑滿袖春風劘剝逆筆旁及鋪殿花三一三十一杉關賒賣身殉收梢司文郎思綜推變退齋威儀師五世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