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審的意思、诘審的詳細解釋
诘審的解釋
審問。《三國演義》第一○三回:“ 懿 将解到 蜀 兵,詰審虛實。”
詞語分解
- 诘的解釋 诘 (詰) é 追問:反诘。盤诘。诘究。 譴責,問罪:诘責。诘讓。诘難(刵 )。 诘 (詰) í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诘屈聱牙〕(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诘朝( (詰)乷 )〕早晨,亦指
- 審的解釋 審 (審) ě 詳細,周密:審慎。審視。 仔細思考,反複分析、推究:審查。審定。審訂。審核。審美。審計。審評。審時度勢。 訊問案件:審理。審判。審訊。公審。 知道:不審近況如何? 一定地,果然:審如其
網絡擴展解釋
“诘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shě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 核心意義:指通過質問、盤查等方式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追問,尤指對他人言行或事件真相的深入調查。
例如:《三國演義》中“懿将解到蜀兵,诘審虛實”(司馬懿審問蜀國俘虜以探聽軍情)。
2.詞語構成
- “诘”:表示追問、譴責,如“反诘”“盤诘”;
- “審”:意為仔細考察、判斷,如“審查”“審判”。
兩字組合強調通過追問和周密分析來查明真相。
3.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多見于古代或正式文本,如《三國演義》的引用;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司法審訊、事實核查等場景,如“诘審案件細節”。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盤問、審訊、追究、查證;
- 反義詞:敷衍、放任。
5.注意事項
- 成語屬性: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多作為動詞短語;
- 權威差異:高權威來源側重解釋其“嚴格審查”的本質,低權威來源多引用具體案例。
“诘審”強調通過嚴厲的質問和詳查來探明真相,適用于法律、曆史或嚴肅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審的意思
诘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對某一事物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批評,揭露其缺點和錯誤。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審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讠(讠部)和十(十部)。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三畫。
來源和繁體
《诘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有诘而無審,朋友不如何?”該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識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诘審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诘審的寫法為“識審”,即在“審”字的上方加上了“識”字的部分。
例句
他對待每個問題都進行嚴格的诘審,從不掩飾自己的意見。
組詞
例:審查、審訂、審視、審判。
近義詞
例:批判、責難、斥責、鞭撻。
反義詞
例:贊揚、表彰、稱贊、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