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謀筮的意思、謀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謀筮的解釋

問卜。《文選·左思<魏都賦>》:“爰初自臻,言占其良。謀龜謀筮,亦既允臧。” 李善 注:“《尚書》曰:‘謀及蔔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謀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占卜、決策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謀筮”指通過占卜來尋求決策或解答疑難。具體表現為用龜甲(謀龜)和蓍草(謀筮)兩種占卜方式結合使用,《魏都賦》中“謀龜謀筮,亦既允臧”即描述這種雙重占卜的過程。

  2. 字義拆解

    • 謀(móu):本義為商議、籌劃,引申為計策、謀求。《說文解字》注:“慮難曰謀”,強調對複雜問題的思考。
    • 筮(shì):特指用蓍草進行占卜,《禮記》中“龜為蔔,策為筮”明确區分了兩種占卜工具。
  3. 文化背景
    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蔔筮并用”的決策傳統,《尚書》記載“謀及蔔筮”說明重大事務需同時參考龜甲灼燒的裂紋(蔔)和蓍草排列的卦象(筮)來決斷吉兇。

  4.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君王或貴族在軍事、祭祀等重要事件前的決策過程,如《魏都賦》描寫建都選址時“爰初自臻,言占其良”,即通過謀筮确定最佳方案。

建議:若需了解具體蔔筮方法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周禮·春官》《尚書·洪範》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謀筮》這個詞的意思

《謀筮》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根據某種方式進行的占卜或預測未來的行為。它可以指代使用符木、篩帛或其他占卜工具來尋求宇宙、神靈或命運的指引,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計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謀筮》可以從字面上看出,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

謀(部首:讠,共4畫)

筮(部首:竹,共12畫)

來源和繁體

《謀筮》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士》中,這是一部古代的禮儀文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左右。這個詞在以後的曆史文獻中被頻繁使用,特别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古代中國人相信,通過謀筮可以獲得靈感和指引,因此這個詞成為了他們表達這種信仰的象征。

當謀筮逐漸傳播到繁體字區域時,它的繁體形式為「謀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古代的「謀筮」字寫作「謨筮」,并且它字的形狀也有一些變化。盡管如此,它的含義并沒有改變,仍然指代占卜或預測未來的行為。

例句

1. 他在重要的決策之前會進行一次小規模的謀筮。

2. 據說在古代,謀筮被視為決策的重要輔助工具。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謀士、筮法、謀略、筮蔔、筮術

近義詞:蔔筮、占卜、占卦、占卜術

反義詞:沖動、盲目、沒有計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