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曲的意思、陋曲的詳細解釋
陋曲的解釋
粗俗鄙俚的歌謠。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雜錄》:“ 元豐 中, 高麗 使 樸寅亮 至 明州 , 象山 尉 張中 以詩送之, 寅亮 等詩序有‘花面豔吹,愧鄰婦青脣之斂; 桑閒 陋曲,續 郢 人《白雪》之音’之語。”
詞語分解
- 陋的解釋 陋 ò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 狹小,簡略:陋室。簡陋。因陋就簡。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貧寒,生活清苦)。 見識小:淺陋。孤陋寡聞。 輕視:陋今而榮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陋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lòu qǔ(“陋”為去聲,“曲”為上聲)。
- 詞義:指粗俗鄙俚的歌謠,常用來形容缺乏文采或藝術性的民間音樂或詩歌。
2.出處與用例
- 文獻來源: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談錄·雜錄》中記載,高麗使臣樸寅亮與象山尉張中互贈詩文時,曾用“桑間陋曲”自謙其作品粗俗,并以“續郢人《白雪》之音”對比高雅音樂。
- 例句:“花面豔吹,愧鄰婦青唇之斂;桑間陋曲,續郢人《白雪》之音。”
3.用法與語境
- 詞性:名詞,含貶義。
- 語境:多用于古代文學評論或自謙場合,形容作品不夠雅緻,或與高雅藝術形成對比。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俚曲、俗謠(均指民間粗樸的歌謠)。
- 反義詞:雅樂、陽春白雪(指高雅的音樂或詩歌)。
“陋曲”反映了古代對藝術雅俗的區分,常見于文獻中自謙或評價他人作品。其含義和用例在宋代文人交流中尤為典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渑水燕談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陋曲》的意思
《陋曲》是指音樂、歌曲或曲調中的低劣、粗俗之作。它常常指的是演出技巧不精湛,藝術性較低的曲目。
《陋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陋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 "陋" 的部首是 "阜" (阝),總筆畫數為11;"曲" 的部首是 "曰",總筆畫數為6。
《陋曲》的來源和繁體
《陋曲》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闆》中,是指一種歌曲的形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對音樂藝術水平較差的作品的稱呼。在繁體字中,陋曲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曆史資料,陋曲在古代有時候也可以寫作 "陋屈",但這種寫法現已不常使用。
《陋曲》的例句
1. 這個音樂會上,他演奏了一首《陋曲》,觀衆們聽得不耐煩,紛紛退場。
2. 雖然這是一首陋曲,但它散發出一種樸實的美。
相關詞彙
組詞:陋劣、陋習、陋室、陋巷
近義詞:低劣的音樂、粗俗的曲調、拙劣的演奏
反義詞:高雅音樂、精湛曲調、高級演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