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曲的意思、陋曲的詳細解釋
陋曲的解釋
粗俗鄙俚的歌謠。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雜錄》:“ 元豐 中, 高麗 使 樸寅亮 至 明州 , 象山 尉 張中 以詩送之, 寅亮 等詩序有‘花面豔吹,愧鄰婦青脣之斂; 桑閒 陋曲,續 郢 人《白雪》之音’之語。”
詞語分解
- 陋的解釋 陋 ò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 狹小,簡略:陋室。簡陋。因陋就簡。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貧寒,生活清苦)。 見識小:淺陋。孤陋寡聞。 輕視:陋今而榮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專業解析
"陋曲"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分析,具體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與詞性
"陋曲"為名詞性偏正結構,指粗鄙淺薄的樂曲或歌謠。其中:
- "陋":《說文解字》釋為"阨陝也",引申指粗劣、庸俗;
- "曲":本義為蠶箔,後衍變為樂曲義,《康熙字典》注"樂章為曲"(見《禮·文王世子》疏)。
二字組合後,特指藝術價值低下、格調不雅的音律作品,常見于對低俗文藝的批判語境。
二、語義演變與語用特征
- 曆時演變
先秦文獻未見該詞連用,唐宋時期始見"鄙陋之曲"的近似表述。明代《字彙》将"陋"與"俗樂"關聯,奠定其貶義基調。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如:"市井陋曲,難登大雅之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用例),強調作品在旋律、歌詞或思想層面的低劣性。
三、權威辭書佐證
四、跨文化參照
對比英語"vulgar tune"(粗俗曲調)、日語"卑俗な曲"(鄙俗之曲),可見該詞蘊含的雅俗審美評判具有跨文化共性,印證其釋義的普適性。
參考資料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張玉書《康熙字典》(同文書局影印本)
- 梅膺祚《字彙》(明萬曆刻本)
- 李行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蘇新春《現代漢語分類詞典》(商務印書館)
- 王寅《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複旦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陋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lòu qǔ(“陋”為去聲,“曲”為上聲)。
- 詞義:指粗俗鄙俚的歌謠,常用來形容缺乏文采或藝術性的民間音樂或詩歌。
2.出處與用例
- 文獻來源: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談錄·雜錄》中記載,高麗使臣樸寅亮與象山尉張中互贈詩文時,曾用“桑間陋曲”自謙其作品粗俗,并以“續郢人《白雪》之音”對比高雅音樂。
- 例句:“花面豔吹,愧鄰婦青唇之斂;桑間陋曲,續郢人《白雪》之音。”
3.用法與語境
- 詞性:名詞,含貶義。
- 語境:多用于古代文學評論或自謙場合,形容作品不夠雅緻,或與高雅藝術形成對比。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俚曲、俗謠(均指民間粗樸的歌謠)。
- 反義詞:雅樂、陽春白雪(指高雅的音樂或詩歌)。
“陋曲”反映了古代對藝術雅俗的區分,常見于文獻中自謙或評價他人作品。其含義和用例在宋代文人交流中尤為典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渑水燕談錄》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岸邦國八言詩聰明兒村寨大間歇泉大諾踧踧短衣笃好蠹簡肚裡蚘蟲多景樓黩洩耏毛二姚扼腕興嗟發簾法燭豐澍奉粟墳台伏轼幹戈載戢槁枲梗泛萍漂共億扢蒂橫逝華嶽繳奏羁雌京白驚世駭俗老公嘴兒老相公厲然龍雒侯馬胡子眸瞯納還遷并籤差乾枯氣蠱親仁讓木任待人滿為患三三五五善棍山郡熟路輕車肅栗袒膊甜津津溫戶弦木賢助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