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還的意思、納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還的解釋

歸還。《水浒傳》第十二回:“既然是 楊制使 ,就請到山寨吃三杯水酒,納還行李如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為歸還、退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歸還物品
    指将原本屬于他人的財物或物品交還。例如《水浒傳》第十二回提到“納還行李”,即歸還行李。
    《初刻拍案驚奇》中也有“急欲進去納還”的描述,強調退還他人所屬之物。

  2. 字義分解

    • 納:意為接受、收進(如“采納”),也可指交付(如“納稅”)。
    • 還:讀作“huán”時,意為歸還、回報(如“還書”);讀作“hái”時表副詞含義(如“還要”)。

二、語境與用法

三、注意事項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接受他人意見”,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成語(如“納谏如流”)混淆。主流釋義仍以“歸還”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還

納還(nà h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納的部首為糸(mì)和纟(mì),筆畫數為7,意思是接受、将物品交給别人。

還的部首為貝(bèi),筆畫數為8,意思是歸還、交還。納還兩個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收納和歸還。

納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中,形容君臣間的交往。在《史記》中也有記載,描述了國家征收稅收和貢品後歸還給人民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納還這個詞的寫法為「納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納還在古代的寫法為「納迴」。

以下是一些關于納還的例句:

  1. 他納還了老人寄放在銀行的貴重物品。
  2. 企業負責将員工的財物納還給他們。
  3. 政府部門需要及時納還沒收的土地給農民。

與納還相關的組詞有納貢、收納、歸還等。

與納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歸還、還回、交還等。

與納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收取、不還、沒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