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樹的别稱。 宋 江休複 《江鄰幾雜志》:“楠樹直竦,枝葉不相妨, 蜀 人謂之讓木。” 明 陸深 《蜀都雜抄》:“楠木材巨而良,其枝葉亦森秀可翫, 成都 人家庭院多植之。有成行列者,其枝葉若相迴避然,謂之‘讓木’。”
“讓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ràng mù,其核心含義是楠樹的别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讓木”指楠樹,這一别稱源于其枝葉生長的特性。楠樹樹幹筆直,枝葉繁茂但互不遮擋,古人認為其枝葉仿佛“互相避讓”,故得名。
文獻依據
文化背景
楠木因材質優良且形态美觀,常被種植于庭院中。其枝葉排列有序、互不幹擾的特性,被賦予謙遜避讓的寓意,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物的拟人化觀察。
若需進一步了解楠樹的植物學特征或文化象征,可查閱植物學專著或曆史文獻。
讓木,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讓”和“木”。下面将對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讓」的拆分部首是「言」,它由6個筆畫組成。而「木」的拆分部首是「木」自身,它由4個筆畫組成。
「讓」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篆書,在演變過程中形狀逐漸趨于現代寫法。而「木」字是象形字,形狀以樹木為基礎。在繁體中,「讓」字和「木」字的形狀并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讓」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常用的是「㞢」和「譲」。而「木」字在古時候的寫法中也有一些變體,如「朮」。
1. 他非常謙讓,總是讓着别人。
2. 在農村,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的木屋。
讓木可以通過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讓利」、「讓步」、「木偶」等。
與「讓」和「木」的近義詞分别是「容忍」和「樹木」。
「讓」的反義詞是「強迫」,而「木」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