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粟的意思、奉粟的詳細解釋
奉粟的解釋
祿米。《史記·孔子世家》:“ 衛靈公 問 孔子 :‘居 魯 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 衛 人亦緻粟六萬。”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粟的解釋 粟 ù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谷子”,去皮後稱“小米”:粟子。滄海一粟。 古代泛稱谷類:重(恘 )農貴粟。 姓。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詞拆分解釋
- 奉:本義為恭敬地捧着,引申為進獻、接受俸祿等含義。在“奉粟”中特指官員接受朝廷發放的俸祿。
- 粟:原指谷子(小米),後泛指糧食。古代官員俸祿常以糧食形式發放,故“粟”在此代指俸祿。
二、整體含義
“奉粟”指古代官員的祿米,即朝廷以糧食形式發放的俸祿。例如《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在魯國任職時“奉粟六萬”,衛國人亦給予同等俸祿。
三、曆史背景
古代官員俸祿制度中,糧食是重要支付形式,尤其在秦漢以前。以“粟”代俸體現了農業社會以實物經濟為主的特點。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文語境,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例如金代耶律履詩句“長身奉粟愧侏儒”即用此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粟這個詞源于古代,意為獻上稻谷或大米。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些關于奉粟的詳細信息。
(h2)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奉的部首是大,總共有8個筆畫;粟的部首是米,總共有6個筆畫。
(h2)來源
奉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制。在古代社會中,奉粟是一種對上級或神靈表示敬意的行為。人們會獻上粟米作為一種祭品或供奉,以示尊重和感恩。
(h2)繁體
奉粟的繁體字是奉穌。
(h2)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奉和粟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正如文獻中所記載的,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在曆史長河中會發生變化。
(h2)例句
1. 他奉粟供奉神靈,希望能得到保佑。
2. 部落首領奉粟獻給國王,表達對他的忠誠和敬意。
(h2)組詞
奉粟可以參與構詞,形成其他詞語,例如:奉獻、奉行、粟米等。
(h2)近義詞
奉粟的近義詞可以是獻糧、祭拜、供奉等。
(h2)反義詞
奉粟的反義詞可以是克扣、沒收、剝奪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