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國的意思、邦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國的解釋

國家。《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晉 劉琨 《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瑤臺美化,闡邦國之風猷;銀牓嘉聲,茂君親之典禮。” 清 孫枝蔚 《汪舟次以所愛籠内錦雞命餘賦詩》:“邦國養賢亦如此,應須報答見奇才。”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āng gu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國家
    泛指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常見于古文和現代漢語的正式表達。例如清代孫枝蔚詩句“邦國養賢亦如此,應須報答見奇才”,魯迅《文化偏至論》中也有“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的用法。

  2. 古代諸侯封地
    古時“邦”指較大的諸侯封土,“國”指較小的,後連用泛指國家。如《文選·劉琨·勸進表》提到“或多難以固邦國”。


二、曆史演變

  1. 政治實體發展階段
    在中國古代政治體系中,邦國被視為文明社會初期的政治形态,是“小國寡民”式的初始國家。其演進路徑為:邦國→王國→帝國,核心區别在于權力結構(如是否出現王權、中央集權)。

  2. 邦國林立時期
    如龍山文化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曾呈現“萬邦林立”的格局,即史書中的“堯舜萬國”。


三、現代用法

  1. 國際關系語境
    可指國家間的友好同盟關系,如“英聯邦國家”。

  2.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邦”象征國家,“國”體現治國抱負,組合表達對個人成就的期許。


四、典型例句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國(bāng guó)一詞是中國古代的稱謂之一,指的是國家或國家間的關系。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邦”表示國家或群體,“國”表示土地或國家。根據《康熙字典》,邦字的簡化寫法是“幫”。邦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另外,邦國也有繁體字形式,即“邦國”。 在古時候,邦國的漢字寫法可能會因為時代和地區而有所不同。根據考古發現,古代印章上的“邦國”常用“國”代替“國”。另外,根據漢代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邦”字的古寫形式為“阡”,而“國”字的古寫形式為“囯”。這些寫法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曆史痕迹。 以下是一些關于邦國的例句: 1. 兩個邦國之間籤署了貿易協議。 2. 邦國之間的外交關系是維持和平的重要因素。 3. 他是邦國的領導者,負責統治整個國家。 在組詞方面,邦國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盟邦國家”、“同盟邦國”等。這些詞語指的是與自己結成聯盟或合作的國家。相反地,邦國的反義詞是“敵國”或“敵邦”。 總結起來,邦國是古代中國用來稱呼國家或國家關系的詞語。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并且有着不同的繁體字形式。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邦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它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詞組,并且有着反義詞“敵國”。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