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嚴肅;嚴格。《太平禦覽》卷四四一引 晉 祖沖之 《述異記》:“後值 盧循 之亂,賊衆将加陵逼,女厲然不回,遂以被害。”《晉書·周馥傳》:“ 馥 自經世故,每欲維正朝廷,忠情懇至,以 東海王 越 不盡臣節,每言論厲然, 越 深憚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溫水》:“春夏秋冬,厲然一限,高下定度,水無盈縮。” 王統照 《司令》:“ 于五 聲色不動,厲然地挺立着,更不向他們笑語,或行軍禮。”
厲然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釋義:指人的神色、态度嚴肅冷峻,帶有威嚴感。
語源與用例:
本義溯源:
“厲”本義為磨刀石(《說文解字》),引申為嚴格、剛猛;“然”為狀态詞綴。二字組合形容人如磨刀石般冷硬嚴厲的神态。
例:
《後漢書·王龔傳》:
“龔厲然曰:‘吾獨蒙厚恩,職在輔弼!’”
(王龔神色嚴厲地說:“我獨受朝廷厚恩,職責是輔佐朝政!”)
經典用例:
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第六回:
“嚴貢生厲然道:‘你曉得我一年多少事?’”
(刻畫人物咄咄逼人的質問态度)
釋義:指聲音尖銳、激烈,帶有震懾感。
語源與用例:
通感引申:
由“嚴厲”義延伸至聽覺範疇,以具象化表達聲音的沖擊力。
例:
唐代《酉陽雜俎》載:
“忽聞厲然一聲,如霹靂震響。”
(形容突發巨響如雷劈般猛烈)
文學化表達:
現代文學中延續此用法,如魯迅《彷徨·孤獨者》:
“突然發出一聲厲然的嗚咽。”
(強化聲音的凄厲感)
釋義:表意志堅定、行動果斷不容動搖。
用例:
《明史·忠義傳》:
“守将厲然誓曰:‘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守城将領決然立誓,與城池共存亡)
權威參考來源:
“厲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ì rán,其核心含義為形容态度嚴肅、威嚴凜然的樣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太平禦覽》《晉書》等文獻。
帛子殘剝嘲啁棽鐘吃飛醋充擴戴憑席鼎分三足二箭糕乾高意祼薦滾岩孤山寺浩露闳衍蝗孽降志矯柔造作假死繼軌進侯久計忾歎塊規懶蟲廉纖麗密流風回雪賣爐毛房馬神扭搜濃繁片兒漂決屁話評定齊打忽切身體會輕車簡從七擒七縱啟羞興戎日新月異如夫人三至上席山菌子杓秉戍火說白道黑素材貪癡天香國色痛癢脫頤五欲鄉長鮮毛效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