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言詩的意思、八言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言詩的解釋

每句八字的古體詩。《漢書·東方朔傳》:“有八言、七言上下。”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 朔 詩已佚。《詩經》及 唐 宋 詩人,偶有八言詩句,但通篇八言的詩則少見。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八言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特殊體式,指每句由八個字組成的詩體。相較于五言、七言詩的廣泛流行,八言詩在曆史上存世作品較少,其形式特征主要體現在句式結構和節奏韻律上。《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每句八字的詩體",屬于雜言詩範疇,屬于古代文人探索詩歌形式的嘗試。

從起源看,八言詩的雛形可追溯至先秦時期,《詩經》中已出現八字句的散見句式,如《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但真正形成完整詩體始于漢代,《中國文學發展史》指出漢樂府中《郊祀歌》部分篇章已具備八言詩雛形。南北朝時期,庾信《燕歌行》首次創作完整八言詩作,開創了該體裁的創作先例。

八言詩的格律特征表現為:在保持雙音節詞為主體的前提下,通過"四四"或"三五"結構組合實現節奏變化。明代詩論家胡應麟在《詩薮》中分析其"句長而氣促,宜于鋪陳叙事",但因違反漢語詩歌的呼吸節律,導緻創作難度較大。這種特殊句式既繼承了《楚辭》的鋪排傳統,又吸收了賦體的對仗技巧。

在文學發展史上,八言詩雖未形成獨立流派,但具有特殊研究價值。清代學者趙翼《陔餘叢考》記載唐宋文人偶有拟作,如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夾雜八字句,宋代趙汝鐩《八景歌》則是現存較完整的八言組詩。近現代學者聞一多在《歌與詩》中評價其"展現了漢語詩歌形式的彈性邊界"(《中國詩學體系論》)。

網絡擴展解釋

八言詩是每句八個字的古體詩,屬于中國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的體裁。其核心特點和背景如下:

定義與起源

八言詩最早見于漢代,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東方朔曾創作八言詩上下篇,但原詩已失傳。這種詩體以每句八字為基本結構,介于四言、五言、七言等常見詩體之間,但因句式較長且韻律節奏難以把握,曆史上極少有完整作品流傳。

曆史發展

  1. 漢代記載:東方朔的八言詩是明确記載的最早嘗試,但具體内容未傳世。
  2. 偶見詩句:在《詩經》及唐宋詩人作品中,偶有八言詩句穿插,如《詩經·十月之交》中的“我不敢效我友自逸”,但通篇八言的完整詩篇極為少見。
  3. 後世評價: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馀叢考》中分析,八言詩因“句式冗長、難以協調韻律”而未能流行。

稀少原因

八言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種探索性體裁,雖未形成主流,但其存在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詩歌形式的多樣嘗試。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相關記載或趙翼的考據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襃朔報嗣本親冰餹操辦钗盒盟場面人插子乘運堕替二十四氣反把風雷之變改辟羹元根緝何足道哉紅運後金狐岐絜鈎績紡金選舊染峻絕窺觎闌牢晾台淩替羅繃盲腸炎幔室綿暧黾俯民道木羽偶詞拍浮樸秀平康鉗錘窮絕囚衣栖真篛篷如坐雲霧桑雉省得視眺虱蠅書公順口溜邃嚴田茅威纡悟慧鴮鸅罅縫現代五項消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