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栗的意思、肅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栗的解釋

謂戒畏自警。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百姓見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肅慄以彰示将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肅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肅栗(拼音:sù lì)意為“戒畏自警”,指因敬畏而自我警戒,帶有嚴肅、畏懼的心理狀态。

二、構成解析

  1. “肅”:
    包含恭敬(如肅立)、嚴正(如肅靜)、清除(如肅貪)等含義,此處側重“嚴肅、敬畏”之意。
  2. “栗”:
    本指戰栗、發抖(如“不寒而栗”),引申為因恐懼或寒冷産生的顫抖,此處強調“戒懼”的心理狀态。

三、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用刑》:“百姓見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肅慄以彰示将來。”
語境分析:通過嚴刑峻法,使未犯罪者心生畏懼,從而達到警示作用。

四、近義與關聯詞

五、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說明其“嚴肅自警”的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古漢語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栗:意思

肅栗(sù lì)是一個拟聲詞,形容因害怕、恐懼或受到驚吓而身體顫抖的樣子。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在遭遇恐懼時的表情和動作。

肅栗:拆分部首和筆畫

肅(丿一蔔十)是由3個部首組成,并且有8個筆畫。

栗(木禾)是由2個部首組成,并且有10個筆畫。

肅栗:來源

肅栗的來源可能與古代人們在面對可怕的事物時自然表現出的反應有關。從字面上看,肅栗的發音本身也能夠形象地表達出害怕和顫抖的感覺。

肅栗:繁體

肅慄(sù lì)是肅栗的繁體字。

肅栗: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肅栗的字形有所不同。

肅的古代寫法:
肅的古代寫法

栗的古代寫法:
栗的古代寫法

肅栗:例句

1. 他聽到突然傳來的巨響,不禁肅栗了一下。

2. 看着惡魔般的面孔,她渾身肅栗。

3. 在深夜中,他感到一陣肅栗,好像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即将發生。

肅栗:組詞

肅然(sù rán):表示肅穆而莊重的樣子。

栗人(lì rén):形容害怕而顫抖的人。

肅栗:近義詞

害怕、驚恐、恐懼、戰栗

肅栗:反義詞

勇敢、大膽、鎮定、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