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氣憤。 明 高明 《琵琶記·臨妝感歎》:“也不索氣蠱,也不索氣蠱,既受託了蘋蘩,有甚推辭,索性做個孝婦賢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好教俺悶騰騰心頭氣蠱,忿嗔手拍胸脯。”
(2).亦作“ 氣臌 ”。腹部腫脹的病症。俗稱氣臌脹。 明 高明 《琵琶記·代嘗湯藥》:“你萬千愁苦,堆積在悶懷,成氣蠱,可知道喫了吞還吐。”《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那乞僧氣蠱已成,畢竟不痊,死了。”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六章:“奶奶是個莊稼院膽小老婆兒,害了氣臌病不在世了。”
“氣蠱”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醫學解釋,可參考《琵琶記》《中山狼》等古籍,或中醫相關典籍。
氣蠱,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氣”和“蠱”。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巫術和巫醫文化。蠱是指一種神秘的藥物或咒語,常用于施加咒術或詛咒。氣蠱一詞常用來形容一種通過咒語或藥物操縱别人的情緒或思想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氣蠱”通常寫作「氣蠱」。繁體字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區和海外華人社群。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變化。關于“氣蠱”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比較少見,因為它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詞彙,沒有被記錄在古代字典中。
以下是幾個使用“氣蠱”的例句:
與“氣蠱”相關的詞彙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于“氣蠱”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一定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