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枲的意思、槁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枲的解釋

亦作“槀枲”。幹枯的麻杆,古時燃以為燭。《墨子·備穴》:“蓋具槀枲,財自足,以燭穴中。” 孫诒讓 間诂引 蘇時學 曰:“槀枲,可然以為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枲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需分别解析其本義與組合後的引申義。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槁”指幹枯的草木,《說文解字》釋為“木枯也”,如《荀子·勸學》中“雖有槁暴”即用此義。而“枲”專指麻類植物,《玉篇·木部》明确标注“麻也”,《尚書·禹貢》中“厥貢岱畎絲枲”即指此類紡織原料。

二字組合後,“槁枲”在古漢語中特指幹枯的麻稈,這一釋義可見于《周禮注疏》對“典枲”職責的注解。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描述植物經曝曬脫水後的狀态,屬于古代農事活動中的專業術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使用,僅存于《漢語大字典》等專業辭書的詞條中,被歸入“生僻古語詞”類别。

網絡擴展解釋

“槁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由“槁”(枯幹)和“枲”(麻類植物)組成,指幹枯的麻杆。古時常用作燃料或照明材料,如《墨子·備穴》記載“蓋具槀枲,財自足,以燭穴中”,說明其作為火把的實用功能。

  2.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事物失去生機、枯萎不鮮,例如描述人疲憊或事物乏味。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二、讀音與注音

三、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等先秦文獻,或對比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以确認具體用法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傷人别無它法不配采茶戲重九出賃叢育待古當夜倒糞帝母定桃帝牛獨創性馮脩感逆勾芒化及豚魚荒弊惶惶不可終日花旗國嘉靖八才子降奪漸苒家庭教育戛雲擠對進告機钤開境狂憃龍戰于野盧跗買鬻寐息門隙名臣鳴鵙牡籥撓直為曲逆暑疲朽七辭窮兒暴富欺魄勸哄劬録去天尺五鋭志生币疏數束紡熟曉四海升平體狀頭編翔折顯軌小綏校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