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制過的硯。研,同“ 硯 ”。 唐 李洞 《遷村居》詩之二:“遠客傳燒研,幽禽看衲衣。”參見“ 燒硯 ”。
燒焙後細磨成粉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蜀葵》:“搗爛塗火瘡,燒研傅金瘡。”
“燒研”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成語含義(比喻深入研究)
發音為shāo yán,由“燒”(火烤)和“研”(研磨)組成,比喻通過持續努力和深入研究掌握知識或技能,強調學習中的刻苦鑽研精神。
實物指代(燒制的硯台)
指經過燒制工藝制成的硯台,其中“研”通“硯”。如唐代李洞詩句“遠客傳燒研”即描述此物,與“燒硯”同義。
中藥炮制方法
指将藥材燒焙後研磨成粉末的工藝,用于外敷治療外傷。如《本草綱目》記載蜀葵“燒研傅金瘡”。
注意事項:
《燒研》這個詞,在漢語中是一個動詞詞語,意思是通過高溫将物質進行燒制和研磨。具體來說,燒研指的是把原始的礦石等物質加熱至高溫,以去除雜質,改變其性質,達到所需的用途。同時,燒研也可以指通過燒烤和研磨加工食物或藥材。
根據《康熙字典》,燒研的拆分部首是火,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其中,火部的五畫代表火焰的形象,研部的十一畫代表石頭的形象。
《燒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燒研一詞中的“燒”,指的是火的意思,用來表示通過加熱;“研”則是石頭的意思,用來表示磨研。根據繁體字的寫法,《燒研》可以寫作「燒研」。
古代漢字中,《燒研》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燒字在古代常寫作「灼」,而研字的古代寫法是「硏」。這種寫法在源于甲骨文或金文的古代書法中出現,并且在秦漢時期的銘文和印章上經常使用。
以下是幾個使用燒研一詞的例句:
1. 這件陶瓷器是通過燒研而成的,具備了優良的耐高溫性。
2. 這些食材需要經過燒研加工才能制成美味的菜肴。
3. 燒研技術在冶煉行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與《燒研》相關的詞彙有:
1. 組詞:燒制、研磨、加熱、高溫
2. 近義詞:焙燒、煉燒、煅燒
3. 反義詞:冷卻、降溫、濕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