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嗷嗷的意思、嗷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嗷嗷的解釋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阆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将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歎·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嗷嗷,呼聲也。” 管桦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衆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注:“嗷嗷,衆口愁聲。”

(4).形容衆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顔師古 注:“嗸嗸,衆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啟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并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嗷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象聲詞(本義)

  1. 哀鳴或喧雜聲
    源自古代文獻,形容動物或人發出的哀號、嘈雜聲。例如《詩經·小雅·鴻雁》中“鴻雁于飛,哀鳴嗷嗷”,以及成語“嗷嗷待哺”(形容饑餓時急切求食的悲慘情景)。
    例句: 災民們饑寒交迫,嗷嗷待援。

  2. 動物叫聲
    原指動物(如鳥獸)的響亮叫聲,後也用于形容人說話聲音大。例如“嗷嗷的叫”。


二、方言與口語用法

  1. 表示程度(東北、大連方言)
    在東北等地方言中,常作形容詞,意為“非常、很”。例如“這衣服嗷嗷貴”“嗷嗷好”。
    注: 此類用法多用于非正式場合。

  2. 網絡用語
    在聊天中(如QQ),可能表示爽快回應,類似“好哒”“嗯嗯”,帶有輕松語氣。


三、古籍與權威解釋



“嗷嗷”既可指哀鳴、喧鬧的象聲詞,也可在方言中表程度,或用于網絡交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混淆。如需更詳細來源,可參考《漢典》或《詩經》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嗷嗷這個詞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它可以表示動物的叫聲,像是狼嗷嗷地叫;也可以表示人的呼聲,像是人們大聲呼喚。另外,在網絡語言中,嗷嗷也被用來表示歡呼或贊美的情緒。 嗷嗷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敖字旁。它的筆畫數目為16畫。 關于嗷嗷一詞的來源,并沒有一個明确的解釋。一種說法是指它是模仿動物叫聲的拟聲詞。另一種說法是它來自方言或口語的表達,逐漸被廣泛使用并進入正式的詞彙。 嗷嗷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嗷嗷」,和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嗷嗷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寫法在不同的時期會有變化。然而,對于嗷嗷這個詞,我無法提供準确的古代寫法,請諒解。 下面是一個例句:“孩子們嗷嗷地叫着要去公園玩。” 關于組詞,我無法提供與嗷嗷相關的常用組詞,請諒解。 對于嗷嗷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我也無法提供相關的信息,請諒解。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