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醮的意思、冠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醮的解釋

古代行冠禮的一種儀節。行冠禮時,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賓位酌一次酒,謂之“冠醮”;每三加而總向賓位敬一次醴(甜酒),謂之“冠醴”。《禮記·曾子問》:“於斯乎,有冠醮,無冠醴。” 鄭玄 注:“酒為醮。冠禮,醴重而醮輕。” 孔穎達 疏:“醮之所以異於醴者,醴則三加之後揔一醴之,醮則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冠醮”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冠醮”指古代男子成年禮(冠禮)中的一種儀節。在加冠過程中,每完成一次冠飾更換(如首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需向賓客敬酒,稱為“冠醮”。與之對應的“冠醴”則是三加冠後統一敬甜酒的環節(《禮記·曾子問》有載)。

二、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冠醮”可比喻莊重場合,如國家慶典、盛大婚禮等。此用法可能源于冠禮本身的嚴肅性,但核心仍以冠禮儀節為原始意義。

三、儀式流程

  1. 三加冠:依次佩戴不同冠飾,象征身份提升;
  2. 逐次敬酒:每加一冠後向賓客獻酒(即“冠醮”);
  3. 特殊用酒:前兩次用普通酒,第三次用醴(甜酒)完成“冠醴”。

四、文化意義

該儀式體現了古代對成年禮的重視,通過反複加冠與敬酒強化社會角色轉變的莊重性,同時彰顯家族地位和禮制規範。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漢代鄭玄注疏(參考、3、4)。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醮》的意思

《冠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加冠戴醮,即古代帝王即位或慶祝重要活動時的加冠祭祀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冠醮》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酉”,部首“冫”表示冷,酉表示酒。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冠醮》是由兩個意義相關的漢字組成而成。冠,表示加冠戴冠,代表着尊貴和權力。醮,指的是祭祀的儀式,特指封禅或慶典時的祭神活動。因此,《冠醮》這個詞由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加冠祭祀的儀式。

繁體

《冠醮》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冠醮」,其中的字形結構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漢字。《冠醮》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皇帝加冕之後,舉行了盛大的冠醮儀式。

2. 國家舉辦盛大的冠醮典禮,慶祝重要節日的到來。

組詞

1. 冠軍:指在比賽或競争中獲得第一名的人或團隊。

2. 酒醉:表示飲酒過量,陷入醉酒狀态。

3. 冠名:指在産品或活動中使用特定的名稱作為宣傳。

近義詞

加冠、加冕、祭祀、慶典

反義詞

脫冠、罷醮、停止祭祀、慶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